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性格。
居身务其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为人处世要常常有一个态度,就是『简朴』,节俭,很朴实,朴实就是很实在,不虚华,不打肿脸充胖子,不跟人家攀比。

我们《朱子治家格言》的经句讲到这里,其实节俭的句子讲了多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都是节俭。所以这几句经句已经告诉我们,「勤俭为持家之本」,你不节俭,这个家一定要败的。 而这个节俭除了财物上的节俭,它还用在很多处世待人当中。

所以《训俗遗规》,《五种遗规》里面有一本叫《训俗遗规》,它就提到人生的福分,是有它的定数的,就是你自己培来的福。所以惜福的人,他的福会常有余,您看我们除夕夜都要「年年有余」的这个精神,不要奢侈,不要把福报用尽。暴殄天物的人,很可能福就会很快用尽了。而老祖宗告诉我们,「禄尽人亡」,一个人把自己的福禄花得太凶,本来他可以活八十岁,可能五十岁他的福报完了,他就没命了,他折寿三十年。假如他只能活六十岁,可是他特别节俭,到了六十岁他这一生的福报还没花完,他可能延寿二十年。这些都是老祖宗的教诲。

而老子就教导我们,他有三宝,一「慈」,仁慈;二「俭」,节俭;三「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卑、谦虚。这是老子给我们人生的三宝,就提到俭。而这个俭不只是财用的时候要用俭的精神,一切的事情在应对的时候,都要有这个俭的精神。 比方说吃东西,吃饭、饮食,也要想着「俭于饮食」。

因为你吃得太多,甚至还有人吃四顿、吃五顿、吃宵夜,脾胃的负担特别大。现在这个时代脾胃出问题的人很多,胃病的人很多,跟吃有关系。饮食要有节度,晚餐吃少,能不吃最好。你不要今天回去说我说晚餐不要吃,结果你一不吃,瘦得很厉害,你们家里人不能找我算账。改变一个习惯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像我的师长他晚餐基本上是没有吃,但是你看他的脸色非常好。俭于饮食,尤其你七点以后不要吃东西,你太晚吃它没有办法消化,食物在胃里面,隔天都发臭了。吃宵夜的人大部分都有口臭,因为他那些东西在胃里面都没有消化掉,一睡觉胃也跟着休息了,而且它休息得很不自在。你感受到你的胃在抗议了没有?它只是没有绑白布条而已,是不是?你让它休息得很不自在。

「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一个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跟嗜好,嗜欲会让你的精神很分散。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当你不去做那件事很难过的时候,基本上你的精神没有办法集中,你会一直想。比方说赌博的人,他就六神无主,他只想着要去赌博。比方说很喜欢买衣服的人,他只要看到那个model那个服饰,他那几天就在那里「我要赶快去百货公司」,他就六神无主了。因为那个欲望会控制他,他就没有办法很专注在每一个时候去做事情。你看那个孩子很喜欢打电动玩具的时候,他上课都不专心,他就一直在那里想我要去打电动玩具。很喜欢看电视的人也是这样,是不是?他很喜欢看的,你叫他去看书,他还在那里想,虽然坐在书桌前面,在那里自己演。所以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人的欲望愈少愈好,当你的欲望都放下了,你就是自在快活的人,任何欲望不能够控制你。

「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讲话,「话说多,不如少」,这是俭于言语。少讲话,讲话最耗气,所以话不要太多就养气。而且言多必失,很多自己讲话不小心就惹来很多的是是非非。而且话很多,往往心很浮躁,你稳不下来话才会很多,不然一般就是真的很需要讲话他才讲。 再来,「俭于交游」,交游就是你朋友不要交一大堆,朋友最重要的是知心、值得交的朋友,可以互相成就道德的朋友。你不要交一堆朋友,然后连家庭都不顾了,只是要一个某某人我也认识、某某人我跟他吃过饭,那种虚荣有什么意义?把自己家庭的本分都给耽搁掉了,没有意思。重视虚荣、重视面子的人其实生活得很空虚。所以人不要就好像要去一定结交很多的朋友,最重要,择友要慎重,「择交如求师」,你交一个好朋友就像找一个好老师一样的慎重。因为我们成年以后,特别容易受身边朋友的影响。

所以《朱子治家格言》说,「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您要多交几个屈志老成的朋友,往往你很冲动的时候,他的意见都跟你不一样,能把你的冲动伏下来,这种朋友重要。这个时候你可以很慎重的选择朋友,而且因为你交友非常谨慎,也不会交到一些不好的朋友,造成一些人生的不幸跟过失,所以叫「择友寡过」。

「 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就是能推掉的应酬推掉,身体会好,也不会这么累。我曾经接触一些官员,他们过的日子真不是人干的,我们跟他吃完饭已经十点多了,他还有三个地方要去。我说他本来可以活八十岁,可能当个官不知道折多少寿命,太辛苦了。其实你做的生意只要是信义为基础,跟你合作的人会愈来愈信任你。而不是一定要喝得烂醉那种信任,甚至于还要到一些不好的场所,那根本就是乱来了,那种钱宁可不要赚,是不是?你们要配合我一下。真的,那种钱不能赚,你让那些人都染上色了,你怎么对得起他的家人?他的祖宗都会找你算账。该是你的福报,又不是要带到那种地方才赚得到。所以人不明理,尽干一些造罪业的事情。该是你的福报跑不掉的,我们都用正当的手段去赚,反而你在赚的过程你又重新积了德。因为你一言一行都在道义当中,你又积了新的德,这样才对。你采取了不道义的方式,边赚钱边折自己的福,这叫小人冤枉做小人。

「俭于饮酒」,少喝酒,最好是别喝。刚好后面还有「莫饮过量之酒」,都会讲到。这样「可以清心养德」,酒喝多了脑子不清楚,还会乱性,这就不好。 「俭于思虑,可以蠲烦去扰」,就是人不要胡思乱想。平常就多读读经,静静心,不要胡思乱想。人现在都想什么?过去妄想、未来妄想,还有现在妄想。过去已经过去了,你要记取教训就好,不要还在那里想着气得发抖,自己找罪受。未来还没发生,不要担心一大堆,是不是?而未来跟现在有没有关系?有,「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你在那里做白日梦,不是浪费生命?常常想未来的人,这个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跟精神。还有现在妄想,什么叫现在妄想?举棋不定。这样好吗?那样好吗?想得眉间深锁。这个也不要耗那么多精神。《弟子规》怎么说的就怎么做,《论语》怎么教的就怎么做,不就好办了吗?你就有标准了,你的决断力就强了。哪有那么多举棋不定的事情?有举棋不定的事,找同样学传统文化的人商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要自己在那里一直想、一直想,钻牛角尖,没有意思。这个时候有善友为依,身边的好朋友就可以帮助你了。 这是「居身务其简朴」。

『教子要有义方』,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这个义是正确的。就像刚刚跟大家写到,你教育孩子你连目标都搞错了,那怎么可能教出圣贤孩子?你从小就是功利在引导他,他就不可能成为圣贤君子。要教好孩子,首先我们当父母的人要先教育自己,叫「教儿教女,先教自己」。 请问我们现在的人生价值观正确了没有?诸位家长,让你的孩子过你同样的人生,你说好不好?你们考虑这么久,这问题这么难吗?你们的人生快不快乐?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注定你的命运,所以思想才是一个人命运的根本。假如我们觉得我们这一生其实不是很快乐,你还用你的思想在引导你的孩子,那他怎么会快乐?所以先要教育自己,错误的思想要先放下,正确的思想要赶快装进自己的心里面。现在着急的不是孩子要赶快学什么,是自己要赶快先学好什么。你有非常正确的观念思想,正确的思想会有正确的行为,你的身教才做得出来,不然给孩子错误的示范,怎么身教? 比方有一部电影叫做「手机」,听说那部片子说,大人一天平均说谎二十几次。我们就有听学生讲,他妈妈接电话,他爸爸也在家,他妈妈接电话,那个人要找她先生,她说不在。然后孩子在那边,爸在呢,妈说不在。那个身教都不敏感,人要不妄语。孩子从小这么看,不就觉得讲谎话很正常?就错了,那就教不出司马光了。司马光就是因为小时候他的爸爸很懂教育,「教子要有义方」。刚好司马光跟姐姐在剥胡桃皮,很难剥,他姐姐出去一下,他底下的仆人过来,让他用热水烫一下就很好剥。结果姐姐一回来问他,你怎么这么厉害?他说我自己想到的。人生第一次说谎,他父亲在旁边发现,就呵斥他,他从此不敢讲谎话,成为一个德行的完人。

「平生所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是他爸爸成就他的,教子要有义方。 所以这句话要落实,首先先自我教育。当父母的人,我每一天的念头对不对?念头会影响小孩。再来,一言一行对不对?自己这么警觉,慢慢的你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孩子的身教。因为你道理非常清楚,你会在每一个机会点可以引导孩子,你的言教就到位了。所以当父母的人要勇猛精进,你要赶快提升自己的智慧,你早一天有智慧,你的孩子就早一天得大利益。 唐太宗先生他很有智慧,看到孩子在吃饭,你知道饭吗?他孩子说,不知道。吃饭就教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你们要背出来一下,这样你们那个机会就会教了,是吧?又出来骑马,你知道马吗?坐船,你知道船吗?看到树,你知道树吗?大家看,他带他孩子出去一趟,教了多少做人的道理?我们带孩子出去,一句话也没讲,回来,「啊,好累。」唐太宗怎么抓住每一个机会教孩子?教子要有义方。 

摘录自《朱子治家格言》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