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大家庭,当客人到家里来,可能他要找某位长辈。客人不会直接到内房里找人,因为不合乎礼仪。所以,晚辈遇到长辈或客人来了,要主动询问来意。如果找家里某位长辈,即代传达,不能让客人等半天而怠慢了客人。假如家里的长辈不在,即请问客人有什么事可以代为传达。
这样做可以培养几种正确的态度:一是恭敬有礼的态度;二是为长辈服务的态度,要常常想着代人之劳;三是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一件事情从头负责到尾,有始有终,这样做可让自己变得更加沉稳,让人可以信任。
我们学习这一句,不仅仅是长辈找人我们代叫,长辈有什么需求我们都要主动去帮忙。比如长辈打电话,我们可以帮忙拨通电话,然后把电话交给长辈;或者长辈需要写书信,我们可以协助、代笔;现在都用手机,要安装app之类,长辈不懂,我们要耐心去服务;又比如,在单位里某件事情处理完了,无论处理得好不好都要报告领导,这样叫有始有终,不然别人都在等结果,自己却以为做完了就好不用说什么,久而久之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度就会降低。
这句经文也可以引申为接待客人的礼仪。蔡老师讲弟子规的时候讲得非常好:如果小孩子看到客人来了,动也不动一下,只是喊:“妈,阿姨来了!”给人的感觉就很怠慢,没有恭敬心。从小礼貌不学好,以后出社会了就会常常让自己尴尬。所以接待客人,一定要热情,恭敬。又比如,在学校的时候看到隔壁班老师进来找老师,就在原地喊:“老师,隔壁班老师找你。”这样也是很不礼貌。应该说:“老师,请等一会儿,我去叫我们老师。”然后再把老师带过来。要把工作从头至尾做好。当一个人在落实这种礼仪的时候,他的的耐性、沉着就在这些礼仪实践的过程一直被培养。
在公司里,如果有人找上司,找某经理。某经理可能在开会,就说:“找某经理,他在里面。”这个客人走过去,门一打开会很尴尬。会开到一半,到底是要继续开会,还是要接待客人?这样就很失礼了。假如一追究起来,谁接待的?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这种情况,那可能工作就保不住了。面对这样的情境,应该是先说:“你请坐。”倒一杯水给他喝,“我去先看看经理忙不忙,您先等一下”。一看在开会,请示一下,可能还再十分钟,再回来告诉客人,请他等一会。所以,处处符合礼仪,处处就让人家很舒服的感觉。
蔡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上级领导,打电话到某下级单位。一个员工接了电话。上级领导问:“某某经理在吗?”员工答“不在。”“他去哪了?”“不知道。”直接啪一下挂了电话。这个领导很生气,调查接电话的人是谁。像这样没有礼貌的行为,让这个员工饭碗难保。
特别是我们现在有很多服务业,作为服务人员,不要说不热心提供服务,甚至对顾客态度冷淡,毫不尊重顾客。这样往往会引发顾客的投诉,还败坏了单位的形象。久而久之,也难以在单位立足了。
所以,礼很重要,孔老夫子才说“不学礼,无以立”,人如果无礼,就很难在社会、团体当中立足。在礼的背后,是一颗恭敬、爱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