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长面前说话的时候,声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声是太爱表现自己,不够谦卑的表现,而太小声则显得不够自信。所以说话要用适当的音量,显得谦恭,又不卑不亢,应对得体。
如果有时候说话声音太大,别人会以为我们心里有意见。但其实是在家里习惯了这样的说话方式,到外面也自然这样说话。如果别人不习惯,听了就会感觉很不舒服,而自己却毫无察觉。所以我们要养成习惯,只要是对长辈说话,在家里外面都一样,说话都要柔和,要轻声细语,声音不能刺耳。这不但是照顾他人的感受,对培养自己内心的恭敬也是有好处的。只要能时时注意说话的方式,内心也会变得柔和细腻。
但是,如果说话过于小声,又会显得内心很自卑或者不够大方。让别人听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而产生烦恼,也是不礼貌的。
所以,我们做事要讲究适中。比如穿衣,不可以闷热,也不可以着凉;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既要柔和,也要大方,让别人和自己相处觉得很舒服。
现在的孩子缺乏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什么时候不该讲话的分寸。往往大人在说话的时候,一群孩子在玩耍中就控制不住大吼大叫。这个时候长辈要适时去制止,不然等他们形成习惯就很难再导正过来。所以发现孩子讲话很大声,影响到长辈谈话,要马上要求小孩小声说话。有些孩子小声三分钟后又控制不住。这时候长辈要很有耐性地去教导他们,坚持引导他们,而不能放任之。
论语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的时候不可以说话,该说话的时候不能不说话,凡事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内心能够真诚恭敬,自然而然就能把握好这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