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窗帘的时候要缓缓地拉,不可拉出声音。如果心里着急,“哗”一下拉开,声音太大可能会影响别人休息。而且急急忙忙拉帘子,也很容易把帘子拉坏,这也是告诉我们要爱惜物品。
人是群居在一起的,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我们的一举一动会不会造成别人的困扰、烦恼?我们要有高度的敏感。比如,旁边有人在睡觉,好不容易入眠了,我们制造的噪音又让他睡不著觉了。又比如,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大家都很安静,突然发出声响,可能有人会被吓一跳。缓揭帘虽然是一个揭帘子的动作,我们就在这个动作里培养自己谨慎、自律,为人着想的品德。我们说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当我们时时会去想到,替别人著想,心会愈来愈柔软,是真正在落实仁慈之心。
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事情会因为我们的声音过大而造成别人的烦恼?走路很大声会吵到人;开门关门太大声了会吵到人;在居民区附近开车乱按喇叭会吵到人;收拾东西没有轻拿轻放时会吵到人。特别是打扫卫生的时候,如果发出各种很大的声响,别人可能会误会我们心里意见很大。所以我们落实这一句,不仅仅是“缓揭帘”而已,而是随时随地都要注意保持安静。杯子用完了要轻轻缓慢地放下;就连吃饭咀嚼、喝水都不要发出声响。
宋朝有位大将叫宗泽,他的内心总是很安静,每当领兵出征的时候,整个军队行走声音都很小,自己也是一言不发。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早发》,就是写出征时候的那种情形:“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这首诗是说将领率部出征,征途上耳边只听到马踏在沙上的声音,还有马车上伞和垂那叮叮当当像风铃般在摇动,却没有半点人声。望着眼前的山势、水流,胸中早已经形成了对敌之策。
“缓”字也提醒我们做什么事,动作要缓慢。缓慢,就不急躁,内心容易安定。试想想,当我们把一个杯子慢慢地放到桌子上,不发出一点声响,这时候,内心的恭敬、沉稳、从容都通过这个动作表现出来。古人存养的功夫,全在一个缓字。《曾国藩家书》里,曾国藩先生经常问他的儿子,最近说话走路,有没有慢下来了?做事要缓一点。缓不是指懒惰、拖拖拉拉,而是不急躁,沉稳,心定。心定的时候想问题就周详。我们古代,祭祀的时候,那些参加祭祀的人,都是缓缓而行,动作非常的缓慢,而且连贯,这种情形下,就生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和气场。所以如无特别需要,我们平时的动作要缓下来,形成习惯,来对治内心的急躁和轻浮。即使是一个人独处,也要坚持这样的习惯,这样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不会急躁,沉着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