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这是讲我们行、住、坐、走要注意的威仪。
 
践阈是踩门槛。古代踩门槛是很无礼的事。踩门槛姿势很难看,显得轻浮、不庄重。脚踩在门坎上面会弄脏门槛,可能会弄脏别人的衣服。门槛踩久了容易坏掉,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不仅仅是门槛,只要比较高的物品都不应该踩,除了不雅观以外,也是对人事物的不恭敬。包括坐着的时候不可以把脚放到椅子或桌子上。现在很多小孩子坐在椅子上,他可能脚是踏在椅子的杆子或者桌子的杆子上。有时候在课堂上看起来都坐得不错,可是往底下一看,那就千奇百怪了。还有情况是突然上课上到一半,椅子就倒下去了,那个椅子杆被踩断了。所以孩子很多动作要适时给他修正,他才会习惯成自然。
 
跛倚是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跛”在这里要读bi(四声)。很多书本注音把这个字注成bo(三声)是不太正确的。读bo的时候是指“脚有残疾”,而读bi则解释为歪斜、偏倚的意思。所以这里应该读bi。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这些字的读音尽量要注意,因为容易让别人建立起信心。“勿跛倚”就是站立的时候不可以东倒西歪。古人讲,立宜如齐,双足并立不得偏。我们看到有的人,靠在墙边一只脚站着,另外一只脚就乱动,身体歪斜。当他连站的时候都这么随便,别人敢把重要的事情给他做吗?相信小事都这么忽略,大事的时候也不可能突然变谨慎。同样,坐着的时候也不可歪歪斜斜,甚至往后仰,像躺着一样。古人讲“正襟危坐”,正襟危坐是背都不靠在椅背上。腰直起来,坐凳子也不坐满凳子,坐前面一半,身体自然能够直立,这么一坐,人的恭敬心就提起来了。一个人身体端正,体现的是心的端正。身体常常端正,心也会受影响而端正。主要就是养这个端正的心。心端正才有恭敬。对人敬,对人说话做事让人感到温暖;对事敬,做事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对物敬,把它保护好,让它干干净净。敬就是养福报。所谓福田心耕。所以说我们学《弟子规》是在修福报一点都不假。 修福要从“礼敬”入手。这些小的行为,都是圣贤帮助我们修养恭敬、谨慎之心的方法。
 
“箕踞”是坐的样子像一个簸箕一样,两腿岔开的很难看的一个形象。勿箕踞即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因为很不文雅。古人是席地而坐,标准的坐姿是跽坐——兩膝着地,小腿贴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这样感觉人的身体很端正,内心也会受影响而变得端正。在古代如果不跽坐,而是两腿张开直接坐地上,是傲慢无礼之态。《论语》里记载,原壤伸两足箕踞而坐,被夫子“以杖叩其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们现代人不像古人那样席地而坐,但也要注意坐得端正、恭敬、雅观。除了不可以把脚张得很开,像翘二郎腿也是不可以的。二郎腿会让别人感觉很不舒服,在地铁、车站等拥挤的公共场合还容易伴到别人,弄脏别人的衣服。像美国的文化,他们的总统在重要场合都喜欢翘二郎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散漫,缺乏恭敬心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他们的社会一定会产生混乱。要知道,就连现代的商务礼仪都是规定不能翘二郎腿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对这种散漫的坐姿也渐渐习以为常了,连一些公众人物也都习惯这样。清华大学教授,礼学专家彭林教授曾批评鲁豫,说她是没文化的人。一位老科学家站起来握手,她没有站起来,直接翘着二郎腿跟人家握手。这样的人要不就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要不就是连基本的礼貌都不懂,所以说没文化。
 
“摇髀”是讲坐的时候腿摇来摇去、晃来晃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一坐下来腿就拼命地摇,说明这个人心很浮躁,焦躁不安。因此坐的时候,要坐得规规矩矩,最好两条腿并拢,不要摇晃,也不要抖。现在的人,很多他觉得很重要的事,比方说孩子的教育或者家庭夫妻关系,没有办法解决一直都挂在心上,但是每天又不得不去做这些必须要赶快去忙的事情,他的心一直不能完全专注在当下去用心,一焦躁,身体就开始晃动了。所以现在的人确实生活得很不简单,因为要让心安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一来要提升智慧,二来也要从外在的行为时时保持警觉性,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还有自己的肢体、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时时保持恭敬、安定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