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
《弟子规》学习笔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不能身体力行各种美德,纵然有学了很多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如果只是一味的力行而不肯学习圣贤教诲,则容易依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读了很多圣贤书但只会说不会做,没有把这些教诲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更加不能把这些教诲内化为自己的存心,体会不到那个境界,这叫“记问之学”。《礼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学的都是知识技能而不是真正的学问。懂得多但缺乏德行人会华而不实,这种人特别容易傲慢,笔者曾经就犯了这个毛病,学了点传统文化知识,就喜欢跟人辩论,还对家族长辈无礼,现在回想起来都感到汗颜。《易经》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不谦虚的人,得不到天地鬼神的眷顾,还非常惹人讨厌。这样空有满腹知识又有什么用呢?做什么事业最终也会以失败告终。所以林则徐先生说:“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假如能够力行《弟子规》的教诲,人在有才华的同时就不容易傲慢,比如“尊长前声要低”、“对尊长勿见能”,能落实这些教诲傲慢心就不容易起来。所以我们要力行《弟子规》前面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几章的教诲,通过力行内化为自己的存心,有所体悟,同时又能够博学多闻,人就不是浮华不实,所得到的就真的是自己的学问,而不仅仅是道听途说而已。
 
能力行各种美德,但却不通过圣贤教诲的指导去执行,自己感觉怎样正确就怎样做,结果往往就会有所偏颇。以为自己的想法对,事实上错了,走了很长的错路想要回头就会很麻烦。要知道,圣贤的教诲是符合真理的教诲,能够指导我们走正确的方向。像孔老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都不违背真理。我们通过经典学习孔老夫子的教诲就可以帮助我们不走错路。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夫子为我们做出学习的示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圣贤教诲呢?《论语》中也提到“六言六弊”:“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好仁德,喜欢施与但不好学,就会所施不当,不能裁度适中,变得愚昧了;爱好聪明才智但不好学,不学圣贤教诲,就会喜欢表现自己的才华,不顾道德规范,放荡而无操守;守信用但不好学,所守的信用不合于义,拘泥于小信,到头来不但贼害了自己,也违反了公义;性格直率但不好学,就会为成自己之正直而常常讥刺别人;勇敢的人不好学,则所恃之勇不符合道义,会产生动乱;爱好刚强但不好学,就容易触犯别人。仁、智、信、直、勇、刚本都是美德,喜欢力行这些美德,但只是因为不学习,就偏掉了,不合于中道,得到的不是真正的仁、智、信、直、勇、刚。
 
所以我们强调修行要“解行相应”。解一分,就帮助行一分;行一分,又帮助解一分。通过学习经典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力行经典教诲又帮助我们有更多的悟处。学文和力行相互促进,帮助我们向正确的方向进步。《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和习并进,这样能真正体会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