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一天笑一百八十次,人成年以后一天笑七次,就愈活愈笑不出来。人是要真正追求幸福快乐的,怎么愈活愈笑不出来?因为他走错路了。人生不是以享乐、贪欲为目的,愈贪愈求不得苦。人生应该以服务为目的,为善最乐,助人为乐。我讲这句话你们应该相信吧?我看在座有一半的人曾经见过许哲女士,大家回忆起来没有?你们要配合一下,人该想起来的要想起来,该放下的要放下,不该放下的放下叫老年痴呆症,这些美好的要谨记在心,起而效法。人家活到一百多岁,那个笑容多灿烂,一天我看也是笑一百八十次,是吧?还有我们朋友问她,妳怎么这么快乐?她的回答多有意思,她说,「哈哈哈」,就是叫我们笑对人生你就快乐了。她连话都没讲,就笑三声就回答你的问题。人家不只慈悲,还有智慧,为什么?智慧从哪里来?烦恼轻,智慧就长。烦恼为什么重?都是自私自利,当然烦恼重了,我要贪、我要生气、我要傲慢,怎么会有智慧?全部被这些贪、瞋、痴的习气牵着鼻子走。没有我了,念念为人想,福慧就愈来愈增长。每一次音乐响起,都是最重要的重点。要福慧增长,没有别的,念念为人着想。
所以看到不杀害生命,就想起这次听到这个穿山甲的故事,省思到所有的动物都爱牠的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给我们的教诲,亲爱自己的父母、亲人,能够推己及人去爱别人的父母、爱别人的亲人。其实很自然的,你非常尊重你的父母,你是发自内心的,当你到你的朋友家,人家说,「你好,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家父、我家母。」你听到父跟母,什么感觉?马上你对父母那种恭敬的心就起来了,这是很自然的。
我记得我自己到朋友家,朋友一介绍,「这是我姐姐」,我马上对姐姐的恭敬就起来了。所以老祖先讲这个话,他都是过来人,他通达人性。「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每个人都怕死,生命都怕死。每个生命都有它的伦理,牠也有牠的父母、牠也有牠的孩子,假如我们轻易杀害牠的生命,甚至于让牠母离子散,当我们常常让生命母离子散,请问我们会得什么结果?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们现在的人不明这些事理,都会觉得我的人生怎么这么惨,上天太不公平了。其实这样的念头还是不明理,而且罪加一等,加什么罪?怨天尤人。老天爷这么慈悲,我们还常常抱怨他,这有罪过。
一个人什么罪过很重?埋怨父母,罪很重;埋怨天地,天地滋养我们,我们还怨它,罪很重;埋怨师长;埋怨领导,领导照顾我们;埋怨国君,一个国家的君王。这个都是比较重的罪过,所以现在人造的业,不知道比以前的人多多少倍,光是这个念头,造的业就不少。
大家想一想,以前的人哪有怨父母的,哪有怨师长的,哪有怨自己国君的?《论语》里面讲,「事父母」,侍奉父母,「几谏」,谏是劝谏,看父母哪些不妥,有那个征状,赶快劝父母。「见志不从」,看父母不是很能接受这个劝谏,「又敬不违」,还是保持恭敬的态度,不要忤逆父母。「劳而无怨」,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是很辛苦,但是没有丝毫的怨言,因为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没有父母哪有我?劳而无怨,这是对父母的态度。
大家再想一想,《了凡四训》讲的,「爱敬尊长」,尊长,父母、长辈都是。「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举凡年高」,年龄长,「位高」,位置高,「德高」,德行比我们高,「识高」,见识比我们多,「皆当加以奉侍」,你面对这样的长者,你都要恭敬对待。「在家而孝顺父母,使深爱婉容」,你看心地多柔软,柔声下气。现在一言九顶,现在的孩子都不懂,父亲是天,一言九顶,每次顶天顶几次?那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会有福报?你不教他做人,一天不知道要折多少福。老师假如不教孩子孝道,那不叫办教育,因为大根大本都没有抓住。没有父亲顶着这片天,我们怎么可以生活无忧?父亲每天在外承受多少考验跟压力,回到家又不可能给孩子吐苦水,是不是?父亲面前都要装得很有威严。
父亲有时候确实承担的压力太大,有时候情绪会起伏、会发点脾气,我们当子女的人不能体恤父亲的辛劳、他所承当的压力,反而还顶撞、发牢骚,这个都不妥。当然,这时候当母亲的人也很重要,要让孩子理解父亲所承受的这一切,不然现在的孩子只会挑剔、只会抱怨,根本无法了解一个父亲的辛酸,承受的重责大任。
这事实上是我自己出来赚钱以后,对父亲那种感恩的心愈来愈强。但是,不要等自己会赚钱了才这么想,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看来都有点晚了。养儿都二三十岁、三十几岁了,「手抱孩儿才知父母时」,这个我们闽南话讲的,手抱孩儿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当初也是这样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养大的。
所以人现在很可怜在哪?现在最明显的现象,拜金、追名逐利变成他人生的目标,纵欲,放纵欲望。现在青少年堕胎的情况太严重了,所以现在不是杀害动物而已,杀害自己的亲生骨肉,有多惨,不明理。所以教育孩子要戒贪,还要戒杀。戒贪,不然他以后不能廉洁有守,所以,「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戒贪,贪念不可增长。大家注意看,老祖宗创字给我们启发,贪字跟什么字最像?贫。贪者近贫,跟贫穷就愈来愈接近了,他会一点一滴把他的福报给折掉。再来,戒杀。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爱护生命,昆虫、鸟类、蚂蚁,一看就杀了牠们,这个孩子怎么可能会长寿?「仁者寿」,不仁当然是夭折,这个道理不难推断。我待会跟大家举很多实际的例子让大家了解,古今中外都是这样。
刚刚跟大家讲拜金、享乐,我给大家念这段,更重要的是什么?父母要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不是也往这里走?那你往这里走,孩子一定是跟着你,不可能偶然。东北有句话讲,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你上一辈的价值观就传给下一代,所以一定要先自我教育,才有可能教育得好下一代。
第三个严重的现象,叫极端个人主义。我们的下一代现在谁摆第一位?我。谁摆第二位?我。谁摆第三位?我。有没有这个现象?自私自利,不为父母,不为家人想。所以传统的东西,老的东西要保存下去。请问大家,你现在家里是三代、四代同堂的请举手?这个问题这么难吗?这么少?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
我是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知道三代同堂的好处。我可以斩钉截铁告诉大家,我没有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就不可能有现在处世待人的态度,我就不可能这么念念为老人想。因为不跟老人住,一个月、两个月才回去看一次,这个怎么可以内化?很不容易。除非你良苦用心,常常带孩子回去看望老人、照顾老人,常常让他去孤儿院、去老人院,去照顾、去长养他的仁爱心,不然很困难。孩子不是你讲一堆大道理他能体会,他理解力还没那么高,他要怎么样?亲身感受、体验。
我们从小看父母就是这样子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所以回到家,我记得我念大学,一、二个月才回家一次,东西一放,第一个动作就是上楼去跟爷爷奶奶问好,而且我可以感觉到爸爸妈妈最高兴。我现在出门在外了,更长的时间才回家一次,但回去也是一样,都是看爷爷,我爷爷今年九十五岁了。所以这就是我亲身感觉到三代同堂好。
什么更好?大家庭更好。以前大家族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二、三百人一个家,还有明朝郑濂「天下第一家」,他们家超过一千人。我们现在三个人住一起就吵架,两个人还呕气打冷战,一个人还自己打墙壁,自己跟自己生气。你说这种做人的态度,跟一百年前的人就已经不知道差得多远了。旧的东西不要轻易改,一改就麻烦来了,因为古人的智慧比我们高。它留了几千年我们偏改它,「弃常则妖兴」,几千年不改叫常道,你一改它问题就出来了。我们以前都是教伦理道德,五伦八德,你现在不教了,下一代乱七八糟。以前取人才,孝廉两个字是核心,现在你以学历来取人才,贪污腐败一大堆。你还是不能改,要举孝廉,孝才有德的本,廉洁他就不贪污,做人做事的根本都抓到了。所以《朱子治家格言》这些句子,全部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能乱改变。
文章摘录自《朱子治家格言》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