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心被这些贪瞋痴慢给障碍住,要能洞察得到。

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们的心被这些贪瞋痴慢给障碍住,要能洞察得到,进而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把它转过来。要突破浑然不知的状况,首先自己常常静下来读经观照自己,常常能主动的听别人给我们意见指正,我们这个态度要形成。假如变成外面的人对我们很赞叹,自己身边的亲人提个批评,我们就很不高兴。甚至於就喜欢到外面去跟这些朋友相处,就不喜欢回家:这些人不识货。那愈学这个心态就愈偏掉了,身边的人看我们最清楚。「近处不能感动」,最近的人都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最近的人就是在勘验我们是不是真诚,诚能感通,连身边的人都成为不了知己,我们这个诚心还差得很远,我们做这些思考都是不可自欺。而且对我自身来讲,我们要很冷静一点,佛家有一句话,叫「万法因缘生」,我们现在家庭也好、事业也好都是因缘成就的,因缘其实就是一些客观的条件。在耕农当中他要播种,他要有雨水,他要施肥,种种这些条件让他可以收成。

 

而我在七年多以前在海口,去跟大家分享《弟子规》,这也是个因缘。刚好那个时候,大陆的政策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假如不是整个高层这样的倡导,我们要去讲,人家还不让我们讲,所以这些都是因缘。再来,人心善良,还有很多帮助我的人都是师长的学生。您看这么多的因缘在促成,让我们有一个机会去就跟大众做交流。而客观来讲我所讲的这些道理,我自己大部分都还做不好,而在这样的因缘当中,因为没人讲刚好我去讲,大家就给我很多赞叹。那您看我会不会慢慢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客观情况?甚至於还有人把我看神了:蔡老师什么都知道。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真的人家把你当神,你假如不清楚自己习气一大堆,突然第一个人把你当神你吓得要死,第十个人把你当神:好像有点!所以名是比利更难放下的习气,因为它太无形,你一不小心它就上身。利,它看得到,钞票!财物它是有形的,名它是无形的。没有时时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放在心上,不可须臾离也,真的很难放下名闻。

 

有个人向他一个长辈讲,我现在要去当官,我已经准备好一百顶高帽要用了。他这个长辈一听:你身为读书人要有气节、要有正义,怎么可以巴结、谄媚?要仁义存心,要尽忠职守,不要去巴结任何人。这个人一听:长者,这个时代像你这样的人实在太少!这个长者说,说的也是。这个人走出去,说一百顶高帽,第一顶已经戴上去了。我们每一个在讲学的人,坦白讲因为都是经典的话,人家听了当然会有共鸣。那不是自己真实的境界,甚至於愈讲心里愈惭愧、愈发虚。尤其看到《论语》有几句特别提醒,「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不敢讲自己做不到的话,讲了又深怕自己做不到,战战兢兢,戒慎恐惧。深怕自己说了,以后做不到,反而侮辱了传统文化,这不是自己来做这个事情的初衷。所以有机会跟大众分享,分享完了赶紧要用功,赶紧鸭子划水才行。为什么?调伏这些习气,那不是一日之功,那都要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光对治一个坏脾气都不容易,而且那要长时间薰习、长时间的观照,甚至於都要具体用生活的一些方法、方式,来调这些习气才行。所以调伏习气,帝王将相都不一定做得到,不是容易事,可不能掉以轻心,觉得读几本经、讲几堂课,学问就没问题了。

 

『夫物速成则疾亡』,一般的规律,愈快出名的愈快倒下来,因为他抵不了这些名利的时候,就受不了。大家看很多国家都有跳级生有没有?跳级生厉不厉害?我们一提倡跳级,一跳十三岁读大学、十一岁读大学,好厉害。跟这句话违背了,有没有人去调查过,那个跳级生以后怎么样?请问大家看到,哪个世界上成功的人他是跳级生?奇怪,都没有怎么继续搞?深入发觉,这些跳级生人际关系处不好,因为他没有学习。人际关系,不是靠记一本什么书,他人际关系就好了。那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他必须去从处世待人当中去摸索、去体会、去成长,没有办法吃哪个东西下去,就都学会了。而且我们都没有关注到他心灵的成长,他假如一直跳级,统统在掌声当中,其实他得失心是非常重的,他输不起的,一下子挫折来了,可能他就有想不开的念头。所以统统要遵循自然法则,水到渠成。求学问首先我们急於求成的心要调伏掉,要安住当下,安住每个念头下功夫。所以「绳锯木断,檐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强摘的瓜不会甜,强摘的桃会很酸这句我加的。因为孔老夫子说要举一反三,这是同理可证,不能违反自然。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