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正己化人,一个人没做到,都要求你,你服吗?

平心则无怨,尽心则无悔」。我们常说要走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心地一转就能无怨无悔了。平心,对人公平,你不会招感来人家的埋怨。您看你当爸爸妈妈,你的孩子三个、四个,你假如不公平,怨就来了;在团体里面你疼爱这个、宠爱那个,一定人家会很受伤,也会很抱怨的。所以能公平、能不要求人、能不自私自利,才能无怨;什么事情都只先想到自己,人家看了一定很受不了,这个人都是自我。有利益都是自己抢在前头,哪有人家不怨的道理?孔子说「放於利而行,多怨」,所有做事的心态都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自私自利一定会招来很多埋怨。人家埋怨我们,第一个对他身体不好,第二个那个磁场一传来,我们会生病,那个磁场每天在那里:这个人怎么还活著、这个人怎么还活著?那个磁场不好。所以人还是要广结善缘,不要跟人家结怨。有时候觉得今天怎么耳朵这么痒?好好冷静想一想,得罪了谁?人家已经在那里骂了。

 

而正己而不求於人,是非常的体恤人心,因为知道自己都不做好,要求别人,人家心里决定不服。我们不愿意人家这么对我,我怎么可以这样去对人?一个人没做到,都要求你,你服吗?不服,那我们也不能这样去要求别人。其实人的惯性太强,太习惯先要求别人。在《中庸》里有一段话很有味道,「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就是你希望儿子怎么孝顺你,你先依这标准去孝顺你爸爸,做不到,您看都会要求,而自己也是儿子,做不到。「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弟弟,你要对我怎样怎样才可以;自己也是弟弟,对哥哥做不到。「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对下属,你们应该对我怎么尽忠;结果以这个标准衡量一下,我对我的领导也做不到。自己做不到就先要求别人,这个人家接受不了。所以恕道是推己及人,你自己都不愿意了,人家怎么接受得了?

 

所以不能要求人,自己先做到最重要。道家《太上感应篇》说「正己化人」,正己了自然感化别人,而不是去要求别人。《中庸》还有一句,「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我们希望朋友怎么对我好,首先这个要求先去对其他的朋友,做得到吗?这个恕道,确实对我们处世待人是很好的一个提醒。我们现在读了《中庸》这一段话,我们很冷静一点,只要你对任何人有要求,马上问自己:我那个要求我自己做到没有?要要求儿子了,突然我要求儿子好好读书,我好好读书没有?我要求孩子要孝顺,我孝顺没有?这么一想不只不生气、不只不要求,不好意思,脸红了。

 

这个感受我特别强烈,因为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六、七年前讲的碟片,我站在那里看自己,然后看谈谈谈,谈了一段之后,我是这后背一直在冒汗。你看统统讲给别人听,自己还没做到,所以是愈讲愈恐慌,不能道理都讲给别人听,自己不做。我很怕突然有一天身边的人说,这个道理就是你讲的,你怎么都没做?我真的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想找一支铲子挖一个洞。所以从事教学的人、为人父母者、或者为人领导者,常常是讲给别人听。但是也要很冷静,得要自己真正去做好,不然所讲的道理都成反效果,都成人家的怨,就不好了。这是我们从《孟子》这段话,给自己的一个反思,所以《论语》当中有讲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是要求自己,小人才是去指责、要求别人,这个话都是非常恳切的来劝我们,君子、小人就在我们的心态,就在我们的一念之差。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