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孔子说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恢复性德了。

文化的道德不承传,那堕落的速度很惊人,已经到了谷底不能再下去了。

 

三皇以道治天下,无为而治,接著五帝以德治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到了三王夏商周这些圣王以仁治天下。「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你们要配合一下,这是我们去年一起学习的「礼运大同篇」,「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都是关怀这些最疾苦的人,三王以仁治天下。道德仁义礼,你看道德标准一直在往下降,「失仁而后义」,周朝后来进入春秋战国五百年,这个时候仁慈之心比较缺乏,但是还讲义。你看春秋时候出兵打仗,叫正义之师,你要符合道义才能出兵,也重视道义、恩义、情义,报恩哪怕牺牲生命在所不惜。「失义而后礼」,周朝结束之后,秦国统一天下用武力,相当多的杀戮。

 

光是秦国跟赵国打仗,最后赵国士兵投降,秦国很残忍,坑杀四十万军队。所以有人去了以前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的地方,都还觉得阴魂不散,你就看那个杀业有多重。秦国跟天德不相应,上天有好生之德,它杀戮太严重,十五年就亡国了,相当短的一个朝代。接著汉朝领导天下,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礼治天下」。《论语》里讲「不学礼,无以立」,重视礼教、礼制,礼教让人守规矩,防微杜渐,这是道德的底线。所以「礼者,乱之始也」,为什么是乱之始?它已经到了道德的底线,假如还守不住,动乱就来了。民国以后忽略了制礼作乐,忽略了礼教,人怎么为人子、怎么为人兄、怎么为人弟都不懂,所以伦常大乱,礼教都没了。所以我们得从谷底再把礼教复兴,把道德仁义从我们自身做起,复兴起来。

 

《道德经》当中有一段话非常好,这个道德「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邦就是国家),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博」。用道德来修养自己的身心,其德乃真,这是恢复真心、恢复性德。而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建立在修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师长有一段话强调,孝悌忠信从我心做起,礼义廉耻从我身做起,仁爱和平从我行做起。我们整个真心流露,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跟道德、性德相应,真的是其德乃真。其实圣贤人都是恢复性德的人,性德是我们自然本有的,孔子说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恢复性德了。

 

修之於家,其德乃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且你家道、家规、家业、家学可以承传下去。再把德行、爱心推演到邻里乡党教化一方,你这一方百姓都尊崇道德,那整个国家其他地区就来效法了。其实我们听到这一段,假如觉得整个身心充满能量,那是有志气的人,那是有承担的人。假如我们在听这一段的时候,快要睡著了,提不起劲来,那是很没有责任心的状态。真的,听什么东西你能够非常专注,非常提得起劲,那是跟你的心相应。假如提的这些道德、这些使命,你完全提不起劲来,都快睡著了,我们的私心、私欲太重了,我们还挂一个学习中华文化的假牌子,这叫人贵自知,不自欺,所以任何状况得要看得到自己的状态。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