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

 

孔子说到: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不足观也已』,就是这个孩子的未来也没有什么可观的,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的。而且孔子讲这句话已经譬喻到极点,『周公』是圣人,而且是制礼作乐的圣人,他的智慧、才华是达到顶点。但是如果有周公这样的才华、这些做事的能力,没讲到德,那是比喻才华、能力。可是他『使骄』,他骄傲,『且吝』,就吝啬,哪些方面吝啬?好东西不布施给人家,好的经验方法不给人家讲,而且吝啬的人可能还会嫉妒别人。假如他底下的人某些方面比他还好,他可能会把他压下去,会嫉妒他,因为他傲慢很难去欣赏别人。所以从他自身来讲骄傲,他方方面面的能力就上不去了,一骄傲他就没有受教的态度,智慧、学问、能力都会下降。然后吝啬了,吝於把东西给人家,他以后的人生会愈来愈没有福报。孔子这个话都有洞察到因果,好的方法、好的经验不告诉别人,叫吝法,吝法了会愈来愈愚痴,没智慧。我们假如把好的智慧、好的经验,很无私的告诉别人,会得聪明智慧。如是因,如是果都要靠我们自己用心去修身,感来人生好的智慧、好的福报。所以骄傲一起来了,真的能力就上不去的,甚至於一骄傲起来,连父母、老师都瞧不起。

 

在古代大家都很熟悉,明朝的唐伯虎,他是艺术天分很好,他跟一个老师学画,一、二年他自己就觉得:老师跟我画的都差不多了。他就跟老师说想暂时先离开,表达这个意思。这个老师很不简单,就像《礼记.学记》讲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知道他的心态偏在哪里,才好去帮助他。知道唐伯虎已经自满了,觉得跟老师差不多了,没什么好学的。这个老师也很有智慧,他就说好,就请自己的太太煮了一桌好菜给他饯行。就在墙壁上画了一个门,他老师画的,画得栩栩如生,就在那个路线,应该唐伯虎走过去闻到香味,会以为这就是门。所以就画好了之后,请他来吃饭,他就撞到那个墙了,这个老师很善巧,他也没跟他说,你是不是傲慢了都没有。他一撞就知道老师的功夫到这种程度,后来就再留十年才下去。而且要下去的时候也在墙壁,就把这十年学到的,画了一条鱼在那墙上,猫就扑上去撞墙了。

 

其实人一自满那个自己看不到,真的就没有办法再进步。我们看「医道」,许浚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可是他也自满,最后被他老师给轰出去。他老师给他轰出去是要打掉他那个名利心,他只要想用我的医术能达到,什么福报、什么功名,他一有这个夹杂,他就上不去了。他也很受教,后来忏悔,又有机缘,因为他无私的去治病人,后来老师又接纳他,又回到柳义泰的门下来学医,才能把医术达到那种登峰造极的境界,得到他老师的真传。只要有自己觉得不错了,就上不去了。

 

大家都知道书圣,一提到书法王羲之,「兰亭集序」,唐太宗皇帝爱得要死。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在这样的书法世家,从小也都练书法,旁边的这些长辈就一直恭维:太厉害,不得了。王献之就觉得自己跟父亲的书法,差不多了。可能也是祖上有德,有一天他自己写一个字,写写写写到最后,最后一点还没点上去,刚好有事,他就先去办事了。他父亲经过,就差那一点,他父亲拿起笔来,就把最后一点给他点上去了。最后这一幅字就被他妈看到了,然后就对儿子王献之讲,你写这一个字只有一点像你爸。我感觉是他祖上有德,他这个孩子在自满的时候这么巧,剩一点被他爸爸给点上去,他妈妈这么一点评,他自满的心就下去了。然后就勤苦的练习,把水缸的水都练干,最后也是相当有造诣。所以孔子「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对我们自身的修为,以至於教育孩子、教育学生,甚至於栽培下属都要能护念好,让他们能谦恭,不可傲慢。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