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真正的意义,就是礼制定了我们人类言行的规则,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类的言语行为一定要有规则、有标准,这个就是礼所规定。假如没有规定,墨子就讲,「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我们人类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依自己的标准,自己的意思去行事,也就是遵循自己的需要。这个需要是什么?可能更多的是我们自私自利的需要、好恶的需要、欲望的需要,而做为我们人生的价值观、为人的准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活著的行为准则,请问,人与人之间是不是会冲突、会对立?您看,今天一个家庭两口之家,容不容易和睦相处?我们不要说三口之家,更不要说我们古时候的大家庭。古时候的大家庭几百号、上千口人,为什么能够和睦相处?因为就是有礼,有家规、有家风,有家范、家道。
「夫礼,德之范也」,道德的规范,「教人尊上训下,履行人伦规矩也」。礼就是道德的规范,教导我们要能够循著伦常去行事,守规矩。所以我们不要说两个人了,天天吵吵闹闹,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我们讲的共识。为什么现在无论企业、团体、单位,都说要建立共识、加强思想教育?原因就在於此。如果没有达成共识,我们看到一家三口人,只是一个生活的合作所,好像有人跟我这么讲过。您看三个人在一起生活,甚至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都是同床异梦。您看三口之家能够坐在一起安心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有的吃饭要看电视,一个吃饭要上网。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家里要商量一件事情,很难彼此把话说到一起。我们一些朋友在底下就笑了,因为我讲到这里,一些朋友可能深有感触,真的是如此。所以您看先生回来之后,晚上洗漱,早上穿干净就走了,早出晚归,跟家人都说不了几句话。为什么?一说出来,大家的见地都不一样,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想法、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不一样就吵起来,干脆就不理不睬,随他去。所以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太太也觉得很无聊,干脆就牵著宠物去遛狗。孩子跟父母也没有话可讲,所谓的代沟、叛逆等等的名词都来了,是不是?完了就钻到自己的房间上网。您看这样的生活快乐幸福吗?皆是因为失掉了做人的标准!
所以做人的标准在哪里?中华文化它涵盖了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我们做人基本的标准、规范就在这三本的经典。《弟子规》是儒家的,这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感应篇》是道家的;《十善业道经》是佛家的。这些就是我们做人的规矩、规范,做人的准绳、标准。假如我们失掉了这三部经典,我们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倡导三根的教育?就在於此。曾经,我们尊敬的释净空老教授,面对几位也算是国学的大师,跟他们交流就讲到,把《四库全书》和《弟子规》摆到天平上孰轻孰重?一样重。《弟子规》是根,四书五经乃至《四库全书》是枝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够叶茂,这是必然的道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也」。所以说一个人他能够对四书五经很通达,但是《弟子规》没有落实,算不算是一个有道德学问的人?老人家说,还比不上那个四书五经并不通达,但他把《弟子规》完全做到的人。所以圣贤的教育它不是智识、不是技能,它是什么?它是智慧,它是真正让我们要去效法圣贤人的存心和行谊,是要把它做到,要力行。这三部经典就是礼,就是我们做人的规则。所以现在提倡的就是学圣贤教育,必须先把三个根扎好。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