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念台这个读书人说到,一个学圣教的人,遇到事情不能很好的应对,会慌、会乱,总是因为心有毛病、有不足的地方。这个心,问题出在哪呢?他接着讲,遇到事情只有“炼心法”,每件事都在炼自己的心、历事炼心,“没有炼事法”,全是这个心是根本。而炼心之法怎么炼呢?“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心里面很清净,没有什么罣碍的事。所以我们现在炼心地功夫、心地清净,什么事要看得破、放得下。“无一事”,心里面没有事,很清净,就像镜子,镜子是清净的,他遇到什么都照得清清楚楚。就像那个湖面,它很平静的时候,“静水照大千”,旁边看得明明白白;可是它起波浪呢?啥也看不清楚,手忙脚乱。
古人从这些事物当中都在提醒我们,心要静下来才能有智慧,才能从容处理事情。所以这里讲到,灯动了就不能照物,水动了就不能见物,水面照东西就不清楚。人的心性也是这样,所以心一波动、一妄动了,“万理皆昏”。人一急躁起来,哪一句经句提得起来?我们曾经看人动情绪的时候,你跟他再交谈,他讲了二、三十句话,你很柔软的问他,“你刚刚讲这二、三十句,没有一句是师父教的,没有一句是经典的”,他“万理皆昏”,都随着他的情绪在思考了。“静则万理皆澈”,能静得下来,烦恼能伏得住的话,他的智慧能够观照到自己的心、观照到整个事情的客观状况。所以“静”这个字,心静,“静”这个字,每一天二十四小时离了一刻都不行,只要离了心境就开始乱了,心就会乱了。
这里有几个比喻很有意思,门每天开开关关,但是它那个门枢是不动的,“枢常静”;“妍媸”,好看的东西、不好看的东西每天都在镜子前面来来去去,但是镜子是常静的,不随它转;人也不能随接触的东西心乱、心转,“人尽日应酬”,应酬就是应对很多不同的缘分,应酬不是去喝酒,去应对很多缘分,心常是静的。所以唯有静,一举一动你才从容,你才很清楚、不慌乱,不然做的事情都会后悔。假如随着事情,心念都一直妄动、慌乱,那你面对事情一定看不清楚。所以纵使是在睡觉的时候念头不静,作梦也是胡乱作。大家有没有经验?你刚好事情多的时候,连作梦都是梦那些事情。人的心太活跃了,一分钟之内都不知道有几个妄念在那里起起伏伏。
所以这个心要时时不妄动,都在定、静当中,不容易。大家不相信你试试看,你三天什么事都不干,不过要你的领导准你的假。你三天什么事都不干,好,我就把心静下来,你看静不静得了?比方说,送你到寺院去,你从今天开始就住在寺院里,暮鼓晨钟,你不是很喜欢静下来吗?好,从今天开始你都不要回家了,就住在寺院里面,每天暮鼓晨钟伴着你入睡,你看能不能接受?马上心思如涌泉一般,我太太呢?我儿子呢?你平常这些东西是你有事情忙来忙去,你看不到自己的念头很纷乱,真的要你静下来,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人是练要静下来的时候,会感觉很多妄念。这个时候要什么?以理折情,用这些圣贤的义理调伏自己的妄心。“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啊呀,人那么多妄念都是过去妄想、现在妄想、未来妄想。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要放下;未来的还没发生,不要瞎操心;现在的也别担心,依照道理好好的去应对、去尽心尽力就对了。你看师长的教诲、经典慢慢调伏这些妄念,慢慢会愈来愈少。这些义理常常正念分明,心就在法喜当中,不在纷乱当中,所以静下来也是循序渐进。一下子说:“好,我关起门来,一个月不见人。”你得有功夫,不然你会有点轻微的精神病出现。给你关一个礼拜,“赶快找个人来跟我说说话,我快不行了,快憋不了了。”很多事情还没经过,都觉得很容易,“事非经过不知难”。你很羡慕人家关一个礼拜不出来、一个月不出来,那也不容易。
我们刚刚讲到炼心法怎么炼?心中无一事,唯有心中无事,“乃能事事”,这有味道。比方你刚刚罣碍的事没有放下,另外的人来找你谈话,有听没有进;或者你对这个人有成见,你边听就边有对他的一些怀疑跟看法,你怎么去应这个事情呢?所以这句话在自己处事待人再去看看,很有味道。要不断放下心中的这些牵挂、妄念、习气,“此是主静功夫得力处”,你真的要静得下心来,要时时炼胸中无一事,慢慢的功夫才能得力。
“处事大忌急躁”,所以不能乱。我们刚刚说到的“忙则多错”,不能乱,“有事时戒一乱字”。“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你自己都顾不了自己了,“何暇治事”,怎么可能还能够去负责事情呢?所以首先,“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心里面为什么那么多事情、那么多念头?总是贪瞋痴慢疑的念头伏不住。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课程有跟大家讲,“严以律己”,要把这些东西调伏。比方说财色名食睡你非常贪著,那个心随时都是妄念纷飞,怎么可能会静得下来?所以放下得失、放下欲望、放下这些最执著的妄念,这个很重要。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