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开悟?发现自己的不足、问题,开悟了。所以有时候别人回的那句话,可能是自己冷静下来的一个机会点。你说:“可是他真的有不对呢!”你只要做对了,正己化人;做不对了,信任都不够,怎么还能谏言呢?那个是什么?随自己的性格在做事,不是理智,太随性了。人有没有契入圣教,看他在因缘当中应对进退的分寸,就可以看出他的实学有多少。有五分的缘,话不讲八分,点到为止,不然他就是太随着自己本来的习惯办事,哪有提升呢?
所以孔子讲,“君子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信任关系都还没有建立,“我跟你讲,你到共学班来就是想成就的人,你生活里面种种哪些问题不对,来来来,我一条一条跟你讲,我今天非给你讲清楚不可。”然后对方的脸从这样(高兴的表情)到这样(不高兴),你还是讲得很痛快。结果隔天对方看到你,看都不看你。你就要知道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这段话很精彩。你很爱护他,他不跟你亲爱,反思自己的仁德不足,可能你的方式他不接受,不够设身处地,“爱人不亲反其仁”。有些人会有这个烦恼,“奇怪,我天天给他打电话,你一个月才给他打电话,为什么他跟你比较好,跟我比较不好?”还吃醋,这个是在相上看事情。人家一个月打一通,他跟他交心;我们虽然每天打,太形式化,而且带着目的,对方有压力。不能看相上的东西,还是“反其仁”。
你带领的下属,“治人不治”,他不服膺你的领导,“反其智”,我的智慧不足。“礼人不答”,你很恭敬给他鞠躬,他不怎么甩我们,是不是我内在的真诚、恭敬还不够,人家体会不到,觉得你都是做表面,那还是反省自己。
不能随性,要建立信任,纵使是做好事,进退的分寸也要懂得,这是从自身反省,要专注,不要随性。专注当中还要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在哪里,敦伦尽分,和睦伦常、团体,然后还要很清楚自己的本分。所以要述职,把自己当下这个工作的职责写清楚,为人子、为人学生、为人下属的职责在哪里。不随性的话,就要懂得跟所有的同仁一起共事,平行的同仁,不侵权,你不要去管人家管的事;对上不要越权,你去抢你领导的事情,那越权;对下不要揽权,该是你底下的事情,你全部都揽在身上,那底下的人就很难受,他不被信任,你做的那些事都不符合伦常,他会胡思乱想、会误解,这人心就离散了。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