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改掉习性是改变命运的大根大本。

【先王之教。进贤者为上赏。蔽贤者为上戮。】

 

古代圣王的教诲,推荐贤人的人受重赏,埋没贤人的人受很重的惩罚。从汉朝评选官员的标准,就是他的考绩,排在第一位是举孝廉的数目。因为孝,则有德行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廉洁就不贪污,就有做事的操守。古人很厉害,两个字就抓出做人做事的大根大本。那这样的人,确定有这样的德行,未来必是国家栋梁,这个绝对的。那这个官员推荐那么多,国家重赏。

 

古代官帽,大家看过“包青天”,那个帽子很有味道吧?前面低,后面高,那个帽子叫“进贤帽”,推荐贤德的人,后面的人比我们高、比我们好,进贤。所以古代连服装都在产生教化的力量,古人很有教育的艺术。

 

当然,我们要了解到“人存政举”,一个有德行的人推荐起来了,他利益一方的百姓,所以为国家举才,这个是大忠,人民受益很大。《了凡四训》当中讲,“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像齐国的鲍叔牙,推荐管仲做宰相,他把朋友推荐到他的上司去,他的后代十几世为名大夫。因为推荐了管仲这个人才,齐国强盛,甚至于整个华夏团结起来,抵御侵略,不然汉族就灭了。孔子对这点特别赞叹管仲的功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而历史也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进贤者’不只当时候受上赏,他子子孙孙都受到福报的庇廕。‘蔽贤者为上戮’,埋没贤才,甚至于陷害忠良、陷害贤才的人会得到重惩,甚至会是立即的报应。李斯是秦国的宰相,他的福报也够大的了,但是他嫉妒贤才,把他的师弟韩非子害死,他的果报很快。假如秦国用了韩非子,秦国的命运、整个国家人民的命运变了。韩非子道德学问都很不简单,所以李斯很快果报来了,跟他的儿子一起被腰斩,断子绝孙的恶报。所以人不能“蔽贤”。

 

人为什么蔽贤?嫉妒心太强。所以这句经句还要回到修身,要调伏嫉妒心。从《弟子规》上学,“见人善,即思齐”。不能见人善,即吃醋、即嫉妒。嫉妒心你不伏住,很厉害。现在有一句话叫“羡慕、嫉妒、恨”,嫉妒不能伏就变怨恨别人,恨就变伤害别人。所以羡慕、嫉妒、恨,下地狱。这个要讲出来,不然他,嫉妒就嫉妒啊,很正常啊,恨也很正常啊,不正常,下地狱,不行的。

 

春秋时代,宋国有一个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一个驼背,一个跛子,一个四肢萎缩,一个双足残废,一个疯疯癫癫,一个痴痴呆呆,一个聋子,一个瞎子,一个哑巴,一个死在狱中。他也够会生的。结果公明子皋,这是一个大儒,看到这个情况就问他,“大夫,你平常行为怎么样,怎么会有这样的奇祸呢?每一件事没有偶然的,必有如是因才有如是果。”

 

蒋瑗说,“我平时也没有做什么恶事啊。”读书人都知道恶有恶报,他也不觉得他有做恶事。“我只是喜欢嫉妒别人,胜过我的人,我就记恨他。赞叹我的人我就很喜欢他。听说别人有善行,我就怀疑,真的吗?听到别人有什么过失,我就说,一定是这样。看到别人有所得,就好像我有损失。看到别人损失,我好像很高兴,幸灾乐祸。我就是这样而已,我又没有打人,我又没有什么具体去害人的行为。”他就是这个心态。

 

结果子皋就叹息,说,“大夫,你有如此心态,马上会得灭门之灾,你竟然还说无所谓。”所以人学习很重要,人不学,怎么死的自己都不知道,没有察觉。“你的恶报哪只有现在这个样子呢?”他一听,大惊失色,很紧张。

 

子皋告诉他,“上天虽然很高远,明察秋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果你能够痛改前非,就一定能够转祸为福,现在改正还不算晚。”蒋瑗从那一天开始,以后提高警觉,尽改旧习,不到几年的功夫,儿子的病一个一个都好了,不简单!瞎子好了,哑巴好了,残废也好了。所以要相信真理。这段话最重要的,改掉习性是改变命运的大根大本,也是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根本。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