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己有福,父母可以享福,后代可以受到庇荫。这个『永』是永远,时时的意思。『言』就是常常念叨着、常常想着,永远想着。『配命』,这个「配」就是配合,这个「配」就是上和天心。「命」,这个「命」是天命。就是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跟老天的好生之德相应,这叫『永言配命』。这个人一定有福报。福报从哪里来?「恩田、悲田、敬田」,知恩报恩。上天对我们有恩,父母、长辈们对我们有恩;「悲田」,慈悲的心、上天一样无私的心;「敬田」,恭敬他人、恭敬每一件事、恭敬自己的本分,这个都是可以积福的。所以『自求多福』,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态度。我们看这个当下,了凡先生应该是很受鼓舞,一定提起要断恶修善的态度。而「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一个人善念相续不断,虽然福报还没有现前,灾祸已经远离。「人为恶」,这个恶的念头起来,灾祸还没来,「福已远离」,人生的祸福是用自己的心感来的。
所以接着经文说到: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
这个是你这一生福报不足,但是还可以修。
【犹可得而违。】
可能有些人就会说了,我这一生又没有做坏事,为什么我就没有福报?所以又有一句话把这个真相告诉我们,「为善必昌」。我们改命首先不能怨天尤人,因为人这一生所有的吉凶祸福那是自己做得的。一有怨天尤人的念头,那就是折福了,就是颠倒了。自己做的那还要怪谁?所以「为善必昌」。「为善不昌」,一个人行善了他还不能够昌盛,甚至还遇到一些挫折困难。「其祖上及自身」,他的祖先和他自己本身「必有余殃」,他还有一些灾祸没有化解完。「殃尽必昌」,所以人纵使行善还有种种不顺的时候,要坚信真理,那个慢慢都是大化小小化无化掉了,迟早福报会来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有这个信心,殃尽必能兴盛。「为恶必殃」,造作罪恶必定会遭殃。「为恶不殃,其祖上及自身必有余昌」,他在花他祖先的福报。「昌尽必殃」,等到他福报全花完了,他造作的罪业最后「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到了他的灾祸就要来了。所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人真的明因果都能自求多福的去改造自己的命运。所以这里讲到的你本来的命是天作之孽,可以改的。
【汝今扩充德性。】
这句话告诉我们,改命要从扩宽心量开始,大着肚皮容物,大肚能容,立定脚跟做人。尽好自己的本分。
【力行善事。】
这个善事首先从孝道做起,从友爱自己的另一半,从尽家庭的每一个本分做起。「力行善事」。
【多积阴德。】
做好事不要到处告诉别人、到处炫耀,因为你一炫耀,人家就给你赞叹,人家一赞叹你,给你竖大拇指,那也是福报,所以他大拇指一竖起来,你的福报就花掉了。积阴德,而且事实上讲,我们所做的这些善事细细去体会,都是道义应该做的,都是本分事。慢慢做就不觉得有行什么善,那都是该做的事情。因为你的心胸愈来愈宽,你愈来愈仁慈。你以祖宗的胸怀来看待整个民族的同胞,那都是该做的事情。
【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自己真下功夫所积来的福分,一定可以造福自己以及家庭。接着经文讲到: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
《易经》谈的很多道理是引导我们,可以人生走上福报吉祥。避开很多的凶祸,这叫「趋吉避凶」的道理。
【若言天命有常。】
假如说,人这一生的命运都已经不能改变了,注定了。
【吉何可趋。】
这个吉祥怎么再追求到?
【凶何可避。】
既然《易经》就是谈天地的真理,就能做到「趋吉避凶」。那说命运不能改怎么「趋吉避凶」?所以一定可以改,而且随时都在改。
文章摘录自《了凡四训》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