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不能从表象上看事情,要从根本心地上看。

常熟徐凤竹栻。】

在第几页?七十二页。大家一听到七十二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孔子有七十二贤。所以今天从七十二页开始读,就期许我们都是孔老夫子的好弟子,这一生都能成为圣贤,好不好?好,来给自己掌声鼓励。

告诉大家,人世间都没有巧合的事情,只要你留心,哪怕你偶然见到的一个情景,或许都是祖先圣贤在提醒我们。比方我记得我走在路上,看到有垃圾,然后我就心里想:还不少,又没有一个袋子可以装,不好拣。突然就飘来一个垃圾袋,你知不知道那个垃圾袋是什么?它可能是圣贤人的护佑,冥冥当中在提醒你,「别找借口,真干。」或者你今天想偷懒一下,突然就被人家发现,你就说:「我平常不是这样,刚好今天不小心。」这叫「倘掩饰,增一辜」。你平常都没这样,突然这样就被那个人发现,那个人是圣贤派来帮助你的。你稍微有点歹念,有点不好的行为,马上就有人提醒,这是有福报。假如你在那偷懒都没人发现,自己还在那里觉得挺聪明,那是人生的灾祸,不是聪明,不是好事。所以翻到七十二页,也是圣贤祖先冥冥中期许我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常熟』是在江苏这个地方。

『徐凤竹栻』,这个人他叫「徐栻」,字「凤竹」。古人都有字,亲戚朋友都称他字,只有父母跟老师叫他的名,其他的人对他尊重叫他的字。

【其父素富。】

他的父亲颇有财富,有钱的人家。

【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

他的父亲非常善良,偶然如果遇到荒年,收成很不好,他的父亲都会带动大家行善的心,先捐田租。他父亲是地主,捐了这些田租来救济灾民。他抛砖引玉,成为他这个县里,他这一邑的一个带头者,『同邑之倡』。这句也期许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情,带动自己家庭,带动自己小区,带动自己的单位良好的风气。你比方在单位里,很多人不珍惜公家的字纸,公家的这些笔、用具,我们不要去指责任何人,我们先做倡导者、行为示范者,我们绝不拿公家丝毫东西,用公家的东西非常的节俭。久而久之,同仁看到了,心生惭愧、羞耻,慢慢地这个风气就带起来了。『又分谷以赈贫乏』,不只把田租捐出去,又拿自己家里的粮食来接济非常贫困饥饿的人。

【夜闻鬼唱于门曰。】

半夜听到鬼唱着歌说:

【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

这个『诓』是讲欺骗人的话。你别诓我,那个「诓」就是你可别骗我。千不骗,万不骗,就是接下来讲的这个话,绝对不骗人。同时也是告诉我们,积德行善这是古圣先贤的教诲,讲了几百次、几千次,讲了几百年、几千年,绝不骗人,丝毫不爽。所以,徐家的后代本来只是秀才,但是他父亲积德行善,可以做到举人郎。

古代读书人,他第一阶考上秀才,秀才就是公家的学生,他以后读书都是公家提供学校,包含给他生活费用,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好好读书。但是他还不能当官,考上举人就是有功名了,就可以当官,叫举人郎。考上进士,那国家授予的官职就更高了。

【相续而呼。】

这些鬼其实他们在唱着这个歌,也是在赞叹随喜这个徐家老爷的善行,一直没有停止。

【连夜不断。是岁。】

『岁』就是指那年。果然在当年。

【凤竹果举于乡。】

徐凤竹果然考上了进士。『举于乡』,这个「乡」就是乡试,通过乡试及格的叫举人,通过会试及格的叫进士,「举于乡」。他的父亲非常受鼓舞。

【其父因而益积德。】

这个『益』就是更加的积极、更加的努力去积德行善。

【孳孳不怠。】

『孳孳』就是非常勤勉,不疲不倦。大家有没有遇过身边的人做好事,愈做愈欢喜,愈做愈不疲倦,愈做愈停不下来?假如你身边有这种人,那叫「吉人自有天相」。他能做到这么欢喜,那等于是「见人之得,如己之得」,「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只要别人有需要,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做了他自己比较安心。所以『孳孳不怠』,「不怠」,就是不懈怠。做了哪些事?

【修桥修路。】

方便这些行路之人。我们看每句经文,要用心去体会,体会到了我们就愿意去做。『修桥』,大家想想,假如没有桥,一条大河每年会淹死多少人?淹死一个都不得了,他们家多少人就痛苦一生,所以修桥积的阴德可不小。『修路』,那个路假如不好,很泥泞,一下雨,你看多少人灾殃?

大家有没有经验,下雨那个路又不好,你踩的整个鞋子统统是泥,有没有那个经验,甚至滑倒受伤,尤其老人,年纪大了最怕什么?摔,一摔可能骨头断了,终身就要坐轮椅,都有可能。那你看到这些需要的时候,赶快去修桥修路。有形的路,让人路好走。可是他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他的人生路能不能走得好?那就走不好了。所以你把正确的思想观念供养给他人,那也是让他的人生路好走。

我刚大学毕业没有遇到圣教,工作都不顺利,换了十几个工作。我爸爸跟我开玩笑说,我的名片可以开展览,比大家还厉害,你们假如没有换过十几个工作,代表你们的福报都比我大。后来遇到师长教诲,「做人应该念念为人着想」,把本来自私的态度转了一个念头,命运不一样。从那时候开始,跟人相处我就想: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念头一转,命就转。我到补习班去以后就这么做了,从那时候开始,我考试都很顺利,就一帆风顺了。所以,命运的顺跟逆还是我们的心决定的。

所以老祖宗留了一句话给我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举一要反三,骂人者,人恒骂之,怨人者,人恒怨之。可是有人又说:「对,他人缘很好,他都对人很好,感得这个果报。我也对人很好,可是怎么很多人都找我麻烦?」有没有可能这个情况?有没有可能?你们都很相信真理,都没有疑问,可能你身边的人会有遇到这个情况。

首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对人很好,有时候是自己的标准。有时候你是表面对人很好,你的内心不够真诚。有人就说:「我对那个人很好,他对我也不怎么样。可是那个人对他,也没有我对他好,可是他们两个好得不得了。」他还在旁边吃醋吃得要死。其实人家可能不常联络,可是半年打一次电话完全都是真心的关心。所以虽然不常联络,他们的心是在一起。我们每天给他打电话,可是不真诚,人家还嫌我们烦,不能从表象上看事情,要从根本心地上看。

文章摘录自《了凡四训》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