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身教才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是孟夫子的教诲。从人的天性亲爱自己的父母(我们上一节课讲的,一个人爱的原点、源头活水),推展到去爱家族,爱邻里乡党,爱社会大众,爱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大众、不同的宗教,这个是仁民。仁民而爱物,这个爱心真正发出来了,推己及人,推及到万物,对有生命的,对也有父母的这些万物,都能够设身处地,不去伤害他们,爱物。有了爱物的态度,他怎么会去破坏生命、破坏大自然?所以真的要把环保问题解决,还得从孝道、得从爱心这个根本下手,才能改善!这是要找到本的问题。

你看这个时代,父母教孩子很用心。诸位学长们,请问这五千年来,花最多时间在教育他自己的孩子的是哪一代?现在这一代吧?好,那这五千年来,哪一代教的效果最不好?哎哟,怎么都是这样,那不成比例!花最多时间教出来最差,原因在哪?舍本逐末。第一个,没有抓到身教才是教育的大根大本。这个时代人忽略了,都觉得,「我都跟他讲道理了,讲很多了,他就是不听,气死我了。」从这个话我们就知道,本末倒置了,觉得讲道理就是教育了。身教!我们看那个「教」字,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第一个叉,父母、老师、长辈画的。小孩从小特别会模仿,所以跟着效法。这个教字就告诉我们,教育最重要的,上行下效,以身作则。这个教字没有嘴巴,所以提醒我们,不是用嘴巴教的,要身体力行。右边是手拿着一支树枝,耳提面命。哪有说小孩教一次就会的。告诉大家,孔子的学生里面也只有一个人,「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所以对于孩子、对于学生来讲,都要有耐心去教导,哪有教一次、教二次,我们就气急败坏,就情绪了。一有情绪,我们讲的道理,孩子们都没记在心上。他们只有一个印象:我妈妈好凶,我爸爸脾气好大。那不只没教到孩子好的耐性,还把情绪化传递给他们了。所以身教、耐心才体现出慈爱。浪子回头,那都是父母的耐心、真心感化的!所以我们有没有找到教育的本在身教?没有抓到,本末倒置,效果还是不好。包含父慈子孝,那个慈爱就体现在,时时都想着给下一代好榜样看,这是慈爱的表现。那我们现在身为人家的长者,有这样的态度吗?所以我们看,人与人现在这么多问题,往往都是本末倒置掉了。包含,比方婚姻是大事,「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那人在选择婚姻对象的时候,所谓门当户对,这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抓到根本。

请问大家,找对象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孝顺是吧?标准答案。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特别会讲标准答案。为什么?从小考试就是这么练过来的。标准答案写完,一百分!出去外面了,该怎么丢垃圾怎么丢垃圾,该怎么闯红灯怎么闯红灯,反正那些道理只在考卷上写而已。所以一说找太太,什么最重要?德行!其实心里面还有一句话,「不过长得漂亮也很重要啦」,你看在道理当中,心里面都是这么想,真正遇到了杨贵妃会怎么样?凶多吉少。所以你看经典对这个很重视。我们看《朱子治家格言》里面讲的,「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女儿出嫁了,要找到有品德的女婿,不要想着要很多的聘礼。「娶妻求淑女」,找那个善良、贤慧的女子,「勿计厚奁」,而不是去想,听说台湾的台南嫁妆特别多,还是说,听说马来西亚的华人嫁妆特别多,到这里来娶太太比较划算,那你看这都是在枝末打转。

所以现在的风气,重利轻德、重色轻德!人都在枝末打转,哪有根本不动摇的道理?人生轻重缓急都搞不清楚了,所以现在离婚率愈来愈高。男人假如都重德,女人就修德,这互相影响。男人假如重色,女人都跑去减肥。所以女人去减肥,男人也有责任,互相影响。以前的女子不简单,她的先生在路上捡了一块金块,拿回家里来。诸位女同胞,你先生今天捡了一块金块回来,你会怎么样?「哎哟,坐坐坐,倒杯热茶给你喝,真聪明,真有本事,捡到一块金块,晚上给你加菜。」是不是这样?假如是这样,他先生每天走在路上,统统不看前面,看底下了,今天有没有得再捡金块。乐羊子他太太,他捡金块回来,她跟她先生讲,「读书人要胸怀大志,怎么去贪这些财物?你好好读书才有出息,要有学问才好。」她先生走出去把金块扔掉了。待会下课不要问我,那个金块丢在哪?要有志气。真的,人心胸很小,就贪眼前之利,这一生没什么出息。女子有这样的认知,她的另一半一定有气概!

我们看到,古代确实他很重视根本,抓到根本。我们现在为了世界好,也要从根本的人心,大家一起来努力。人心要转,弘扬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就对了。而要把伦理道德弘扬开来,利益到国家社会甚至天下,也得从根本做起。我们今天的目标是礼运大同的社会,就像四书《大学》里面讲到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从这一段话,我们的老祖宗任何思惟、任何的努力,都是从根本。一直推到最后,「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才能够真正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首先从格除我们的习性做起。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