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闻诸夫子。】
曾子说,我曾经听孔夫子说过。
【孟庄子之孝也。】
这个孟庄子他也是鲁国的大夫,叫仲孙速。孔子说到这个孟庄子,说,他的孝顺:
【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就是这个孟庄子的孝行,大部分可能一般人要做到也不难,都可能。但是他最难得的孝是做到什么?他不改变他父亲在位的时候用的那些臣子,还有用的那些政策,他完全不改。他自己接了父亲的位置之后,四年都没有改动父亲的政策跟他的臣子。他都一直在想着,这个就是父亲以前这么做的,这个是父亲以前用过的臣子,这一分孝思非常的难得。今天父亲不在了,我们马上改这个、改那个,其实都是可能父亲在的时候我们就看不顺眼了。
接着说了,『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个三年,服丧三年,都缅怀父亲,都没有改动父亲的家道、家规、家业、家学。这个是孝心的表现。当然,我们每一名经句,我们体会它的义理了,但是它并不是死的,它还是可以权变的。所以假如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对人民不利的,这个还是可以改。这里主要讲到的就是,对的你不能改,那个无关对不对的,你还很快的想去改,那都代表都没把父亲放在心上,才会这么做。所以是,旧的规矩,非善非恶的,不会去更改,会希望继续下去,也是缅怀父亲做的这些事情。
再来,我们看下一句: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当然,我们从这几句可以看到,孔子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叫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问的,答的都不一样。显然是针对他每一个学生目前的状况来教育、来提醒他。可能这个孟武伯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孔子讲,『唯其疾之忧』。诸位学长,我们看到这一句最关键的字是哪一个字?这个「唯」字很有味道,当然「疾」也是很重要。但是为什么用「唯」?就用「父母疾之忧」就好了,还用「唯」?我们从经典当中来学习孝道,而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标准。这些道德标准不会因时代而变,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句子都要效法这些精神。今天假如孔子说,「好,孝道,我这一代降一点」,那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开始降了,降到现在会变成什么样?标准不能乱变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经句,都要承传这些精神,不然我们说,「不行了,我这样就好了」,那我们的下一代呢?那就只有这样就好了。那以后就不像人了,二、三代下去就不像人了。
我们看,儿子的标准,是唯有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忧他,平常没生病,不担心。那就代表孩子的德行让父母不用操心。我们今天去工作了,父母还得要,「会不会跟同事不高兴,吵架了?」那都是不孝!还要让父母说,「现在娶妻了,会不会跟媳妇吵架?」不孝!「现在都生孩子了,会不会教孩子?」还得让父母这么挂虑,不孝!但是,大家冷静去感受一下。我自己的父亲,因为我是从小,我们是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看着我们长大,从我的感受跟记忆当中,三十多年来,我的爷爷奶奶没有因为我父亲哪件事让他担心,皱一下眉头,我没有看过一次。所以以前的为人子,尤其是长子,特别有那种担当。他是要让父母早点过好日子,他扛起来,他怎么还忍心让他的父母操心他的事,操心他的工作、夫妻、孩子,他不愿意让父母操这些心的。这个就是标准,不能让父母多操心,要赶快成就自己的德行,还有工作能力。不然还父母在那里,「我这儿子的能力我看找不到工作,混不下去了」,这都是不孝了。以前的人为什么道德、才能能提升得这么快?他有一个责任心,他有一个孝心的动力,自强不息。
所以,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生病,除非他完全照《黄帝内经》去做,活到一百多岁。一般可能不注意到了,感了风寒什么的,饮食没有平衡,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失调了,还是会生病。生病了,这个时候父母才担忧,其他不担忧。所以也告诉我们,德行父母不担忧,更不可能因为犯法而让父母操心、痛苦,他更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所以这个「疾」,除了生病以外,你今天说,他去赌博了,父母会很痛苦、担心,没面子。他吃喝嫖赌了,这个都是人家公认不好的,父母一定会操心的,不会不操心的。所以,不可能去犯法,也不可能去做这些不好的习惯,一般人看到的不好的习惯他不会去做。
可是,父母除了生病的一种担忧之外,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现在人比较容易忽略掉的,就是,这个「疾」就是他一些习惯会损害到身体,父母会担心。其中哪一个习惯?就是夫妻之间相处要懂得节制欲望,这一点父母也会担心。这个在现代特别严重,因为西方东进,人对欲望愈来愈开放。所以大家想一想,现在男人能够安享天年的,十个里面有几个?九个半都不行了,是吧?以前的妻子懂这个道理,夫妻都懂这个道理,互相爱惜,不会放纵欲望。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