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一个人学习要学得好,他一定要能静得下心来。静得下心,读经才能随文入观,才能印在心上。很浮躁了,读再多的东西,入不了心。所以一个人在求学的路上,先要对治一个习气,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下来,这样学习才能相应。而人这么浮躁,主要还是急。人为什么急?贪。贪赶快成功、赶快有利益、赶快有效果、赶快让别人觉得我很行,这个时候就浮躁了。其实,急于要让别人看我很行,虚荣心作祟,这个很累人。学问全部就是为了做给人看,那不可能有真实学问。做给人看就太刻意了,做表面了,所以这个时候骗了自己,也骗了别人。要真诚,面对自己、面对他人。

比方说,我们今天跟一个善知识学习,我们愈装,「我挺不错、我挺不错的」,他愈帮不上忙。为什么?给我们留面子。你愈很自然的,哪里缺乏了都不去掩饰,反而人家很能够了解我们的状况,给我们一些提醒。所以假如我们常常都想着要表现给人看,这个跟学问是背道而驰,那愈学愈累,愈活愈辛苦。甚至于起来表现一下,讲给别人,让人家知道我很有学问,一讲完,那个心跳加速,砰砰砰,「人家会觉得我讲得不错吧」,一下台来,晃半天。然后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发抖,然后一下课了,都等着,「他会怎么说我?」累死了!所以这个求学问首先要把虚荣心放下,往内求,不要做表面给人看,背道而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应该找回真诚,放下虚荣,放下做给别人看的这个心态。

所以『学须静』,这个「静」除了心要静下来之外,学习的环境最好也是安静的。我们一般人现在的功夫,太嘈杂的环境,自己的心也会被牵动。比方你在马路旁边读书,那读不成,那声音很吵的。所以一个家庭里面都有书房,书房是比较幽静的地方,学习比较好。

『才须学也』,才能是需要学习的,才华都是需要培养的。而这个「才」,绝对跟「志」分不开。一个人立定志向了,他去学习这些才能,是为了让自己有能力去服务好大众。假如他不是这种陶冶自己,不是这种去利益人的心,他愈有才华,就傲慢,不可一世。一个人有才而无德,在团体里面,不要说利益团体,一定添乱。有才华他一傲慢,这整个团体的人和一定被他破坏掉。而且一傲慢,瞧不起领导者,他一定搞破坏,批评这个、批评那个,批评领导,人家对领导的信心都被他影响了。人一傲慢,也很容易嫉妒,「他有什么了不起」,一嫉妒起来了,这个对团体的内耗都很严重。所以这个「才」也是从有正确的志向当中,然后有动力去学习。

而且真正学到各行业的才能,说实在的,不是书本上就能学得好的。我们冷静去看,现在大学这么多,请问大家,管理学系毕业了,他能不能当管理人员?他可能了解的理论很多,实践得太少,眼高手低了。而且,真正要学到各个行业的技能、门道,说从书学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还是要走老路子,叫手把手教。诸位学长,你们有没有接触到哪一个年轻人,大学四年毕业了,然后比方说他学管理,真的就可以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有没有?我们自己对于读大学的岁月还很熟悉吧?你说那四年学到什么本事?你看,都打雷了,提醒我,荒废了四年,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因为这个手把手的时候,个中的诀窍才学得到,而且少走很多弯路,而且学的都是完全在实际当中去体会,不是学一大堆理论。而且好像那教科书很奇怪,几年就换,几年就改。能够改的东西是不是对的?所以,我记得有一句话叫做「企业唯一目的,赚取利润」。老天爷说,这一句话害人不浅。真的,这个是编在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里面,结果造成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把社会风气搞坏了,把大自然破坏得,科学家说,快不能住人了。所以这一些思惟都是错误的。

假如我们,比方说学商业,是真正手把手这样传下来的,那一定重视商道。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这些都是传承什么?不只传承做生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德行。假如大家以后培养自己的孩子,最好就是送到各行业当中很有德行的人旁边,培养才培养得好。当然,你现在做人要好,广结善缘,以后就能够让孩子有这样的机缘。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