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人能够静得下来,所谓「静水照大千」,「净极光通达」,人安静、清净到一定程度,他的智慧会流露出来,他看事情就不一样了。其实我们虽然还没有大彻大悟,很多道理可以去感受看看。当我们很烦躁的时候,考虑事情深不深远?当我们比较静下心来,反而很多事想通了,很多事考虑得远又周到。从我们自身的状况就可以感觉到,安静下来的时候,可以看得特别深远,考虑得比较方方面面。那假如我们的心更宁静了,那智慧就更彰显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验,就是有一件事都想不通,想到很烦,算了算了,睡觉去吧,别想了。然后就睡一睡。早上一醒过来,在那里刷牙,想通了。为什么?你一直想一直想,那就是烦恼在那里转。结果睡觉了,把它放下了,啥都不想,通了。当然不是说让大家想不通都去睡觉。就是说在你很多杂念都没有的时候,反而容易把事情给想通。

所以读经是修智慧,你心定下来、静下来了,烦恼不纷飞了,定在这个经文当中,突然开智慧了,突然好像什么事情明白了,定能生慧。但这个定,一定心要能静得下来,心才能慢慢定。而人心静下来、定下来了,领会道理才对;心浮气躁,领会可能都错。我们说到这里,就想到章嘉大师教导师长,第一次见面,师长请教问题,章嘉大师半个小时才说话。这个就告诉我们,心完全静下来才能真正领受这些道理。所以「宁静」才能「致远」。

而我们现在的人心浮气躁,考虑事情特别浅。就像孔子讲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所以心为什么浮躁?求快,赶快给我立竿见影看到效果。现在不管是父母教孩子,老师教学生,领导教下属,都是太急于求成。孟子讲了一个譬喻,就是有一个种田的人,他去耕作,看着那个稻子,怎么长这么慢,他很着急,我帮它一下。他就把那个稻子往上拉。真的被他拉长了。他很高兴,你看今天都被我拉长了。这就急于求成。结果隔天回来,田里面,全死光了,都枯死了,被他拉得不行了。

大家看,我们现在的孩子有没有被拉?现在的孩子读书读到跳楼的一大堆,那都是「揠苗助长」。只顾眼前,你给我考高分,却不知道他的心都扭曲掉了。所以什么是小利?马上给我看到效果,马上给我考好,看到成绩,这个就是小利。大事不成,什么是大事?他一个很正确的学习态度,他的人格都被扭曲掉了,这是大事。所以他这一颗心好学,他这一颗心健康,这个才是大事。我们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全部都是小利,只顾眼前。什么是眼前?面子好看。所以我们人为了这个面子,自己很辛苦,做人很累,连身边的人都喘不过气来。人比人,气死人。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