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向经典、肯向明师学习,他才能有智能。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比我年纪大,比我早出世的人,他能『闻道』,就是听闻领悟道理,比我还要早,『固先乎吾』。这个「固」就是,因为他年龄比我长很多,所以当然比我早研究圣贤学问。所以我『从而师之』,我向他请教、向他学习。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

他年龄比我还轻,但是他学习效法经典、圣贤学问比我还早。

【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那我也是向他效法学习。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师道』,就是我学习古圣先贤的大道,我的目的是要学习古圣先贤的大道。『夫庸』,这个「夫」是发语的一个用词,「庸」就是指何必、岂、岂一定要怎么样。就是何必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我们是向他学习大道,又不是要计较他年龄大还是年龄小。接着讲到: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这个『贵、贱』是指地位,『长、少』是指年龄。所以我们既是要学习大道,最重要的是: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只要他是真明白道理的人,明白大道的人,我们就可以向他学习,他就可以在这一个方面,在修道当中,给我们一些指导。『师之所存』,就是可以做我们的老师了。这个是韩愈先生他分析到,既然人生有疑惑,那就应该去向老师学习,而向这个老师学习,重要的是他有没有领悟古圣先贤的大道,而不是要去关注,甚至去罣碍、计较他的年龄是长还是少。接着:

【嗟乎。】

这个就是叹息了,哎呀!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就是当时候的那个时代,大众很少会主动去亲近好老师,然后学习圣贤大道,这样的风气很少了。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不学经典、不学圣贤的学问,人想要对人生没迷惑就不容易了。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古时候的圣人,这个『出』就是超过一般的人的素质、德行很多。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他们自己很有学问、很有地位,但是却很好学,去向人请教。像《三字经》当中提到的,「昔仲尼,师项橐」,孔子曾经还就教于一位七岁的孩童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孔子这样有智能的人,他一有学习的机会,哪怕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他都跟他请教。所以『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现在一般的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这个『下』就是不如圣贤人,低于圣贤人的道德学问很远。却很觉得去向人请教、求学是很丢脸的事情。

【而耻学于师。】

从这一段话,圣人有这么高的智慧他还好学,然后一般的人已经智慧不足了,又不愿意学,那个差距就愈来愈大了。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就愈来愈有智慧、愈来愈明白,一般的大众,或者有愚昧的人,就愈来愈搞不清楚、愈来愈迷惑颠倒了。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为什么能成就道德学问,愚人为什么愈来愈沉沦,甚至一生就这样迷迷糊糊过去了,大概关键就在有没有好学的态度。所以孔子讲的「三达德」第一条就告诉我们,「好学近乎智」,人肯向经典、肯向明师学习,他才能有智能。有了智慧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也才能去利益他人。所以这个智慧是人生相当重要的基础所在。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