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出师表第一段。

来看「前出师表」的经文。

【臣亮言。】

这是向君王上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在建兴五年,要北伐的时候,驻军在汉中,正要出发伐魏的时候写的。诸葛亮讲到:

【先帝创业未半。】

这个『先帝』就是指刘备,他是蜀汉昭烈帝。『创业未半』,刘备先生想要匡扶汉室,这是他的事业。「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

还没有完成这个事业。『中道』就是中途、半途。『崩殂』,君王死叫「崩」,公侯去世叫薨,而唐朝那个时候,一般二品以上的大员去世也叫薨,刘备是帝王,称崩,「殂」也是死的意思。

【今天下三分。】

魏、蜀、吴三国鼎立。

【益州罢弊。】

这个『罢』就是疲劳,『弊』是非常贫困。当时因为吴国杀害了关羽,刘备、关羽、张飞是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之情,所以刘备非常气愤就出兵讨伐吴国,但是打了败仗。打了败仗之后,整个军队损失很大,走那么远,很多的钱粮都耗掉了。伐吴失败,结果南方的蛮族又叛乱,这种种的因素,确实整个国家是疲弊不堪的。因为只要是动兵,都要征兵征粮。所以: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个『诚』是实在,这个实在是我们国家存亡的关头,关键时刻。这个『之秋』是指关头、时候。所以我们从这一段也可以感受到,孔明先生那个时候治理这样的蜀国是相当不容易,所以他享年只有五十四岁。他当时出关帮助刘备的时候,只有二十七岁,这么年轻智能就这么高、能力这么好,不简单!所以我们在文章后面也可以了解到,从二十七岁到他走五十四岁,这二十七年当中几乎都是劳心劳力、呕心沥血,在为了整个国家。所以一开始向刘禅(皇帝),分析了现在国家的情势。虽然形势如此: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这个『侍卫』,都是指在旁事奉、保卫,就是比较近的这些臣子,都毫不懈怠,在整个朝廷之内来辅佐皇帝、辅佐陛下。而: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这些忠心、忠勇的将士,『忘身』,其实就是置死生于度外,随时准备效命疆场,为国牺牲,叫『忘身于外』。分析到这内外的臣子,都非常的尽忠职守。

【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就是只因,『追』就是追念,时时都想到先帝对他们的恩德,对他们特别的优厚、礼遇这分恩情。

【欲报之于陛下也。】

他们念着这分恩,尽忠于陛下,来报答先帝的恩德。这个『陛下』是对皇帝的称呼。以前见皇帝,要转达这些奏折的时候,汇报事情都是先请身边的这些侍卫之臣,他们这臣子在台阶之下候着,上去传达。所以「陛下」也就是指皇上,也是很尊敬、很恭敬的一种表现。

【诚宜开张圣听。】

这个『诚』字都是当实在应该;『宜』是应该。『开张』是扩大;『圣听』就是扩大见闻,等于是兼听则明,多听听这些臣子的谏言。所以唐朝的魏征先生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都不能接纳很多的雅言,只偏信某一个臣子这些话语,很可能就会看错事情。所以要「集众思,广忠益」才好,集思广益。

【以光先帝遗德。】

光大先帝的遗德,应该指刘备当时候也是非常尊重这些贤臣,广纳他们的意见。所以也是勉励刘禅,要效法他的父亲,广纳雅言才能:

【恢宏志士之气。】

这个『恢弘』就是整个能够振奋、发扬这些志士的信心。他们一看,皇帝这么能接纳雅言,他们更积极的来奉献自己的智慧、力量。

【不宜妄自菲薄。】

『不宜』就是不能随便,『妄』是胡乱,『妄自菲薄』就是看轻自己,不知自重。所以不能随便看轻自己,讲一些衰丧、丧气的话,要自立自强。

【引喻失义。】

『引喻』是引证、譬喻,就是引用一些不合义理的事例、言语,他举的这个譬喻不合义理。其实就是强调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引一些振奋人心的历史。可能那个时候,刘禅引了一些失败的例子,可能说,「你看看他们都做不成」,让这整个国家的士气就受影响,为什么?他是一国之君。所以这个也是提醒他、劝谏他,这么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自己都不自重,那臣子他们就可能觉得多讲话也没用了。所以自助,而后人助,而后天助。

【以塞忠谏之路也。】

我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态度,很可能就阻塞了这些忠臣来劝谏。所以一开始也强调,希望陛下能够广开言路,修德图强,修养自己道德,不要妄自菲薄,然后能振兴国家。而这里面很强调一个为君者重要的修养,就是纳谏,然后才能集整个众臣的智慧来治理国家。所以《中庸》里面有「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首先,「曰:修身也」,广纳雅言,这个就是修养;二是「尊贤也」,尊重这些大臣的智慧跟意见。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