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出师表

臣本布衣。】

『布衣』是指平民。麻衣,用麻做的衣服。一般比较富贵的人,他是用蚕丝做的锦衣。

【躬耕于南阳。】

『躬』是亲自,『耕』是种地,亲自耕种于『南阳』。这里的「南阳」,指的是湖北省襄阳县二十里隆中这个地方。

【苟全性命于乱世。】

苟且保全了性命,在这个乱世当中。东汉末年,确实是很乱,群雄割据,都是战乱。

【不求闻达于诸侯。】

没有希求,『闻达』就是显达、显贵于诸侯,没有想过要谋得什么官位。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不嫌弃臣,这个『卑鄙』,「卑」是低下,「鄙」是卑陋、鄙陋的意思,这也是孔明先生自谦。而当时候,刘备他是汉室的后代,他也是皇族,所以身分还是很显贵的。而孔明先生,他只是一介平民,刘备居然能够:

【猥自枉屈。】

这个『猥』是委屈,委屈自己、贬抑自己,然后能屈下到我这里来,这等于以高贵的身分,屈下来拜访我这个平民。那个时候,皇帝也是称刘备叫皇叔,叫刘皇叔,所以他的身分是皇帝的叔叔。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这个『顾』是拜访,三次诚心的来拜访我,而且是在草房之中。所以非常的诚心,想要为这个时代,为国家举贤才,而且这也是非常肯定、信任孔明的贤德跟智慧。所以:

【咨臣以当世之事。】

这个『咨』是询问。询问哪些事?询问怎么挽救这个时局的事情,怎么救民于水火,当今怎么来解困这个危难。所以有所谓「隆中对」,在隆中,这个草庐之中,孔明先生跟刘备所谈的话,就称为隆中对。结果就剖析出来可以三分天下的局势。由于这一分信任跟知遇之恩:

【由是感激。】

因为刘备能屈尊,为百姓、为天下举贤才,又能这么信任他。这些圣贤人都是至情至义之人,很讲情义。所以因为这一分知遇之恩,他很感动、很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个『遂许』是答应了,跟着刘备出来,为这个苍生请命。这个『驱驰』有奔走效力的意思。而且出来的时候,确实是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所以:

【后值倾覆。】

出来没多久,就碰到了重大的失败。因为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当时候曹操的军队,几十万大军压境,刘备军队很少。然后,那个时候荆州的负责人刘表,有两个孩子。结果刘表去世,他小儿子又篡了位,后来又投降曹操。整个局势就非常不利,荆州就失陷了,很多老百姓都愿意跟着刘备走,觉得他仁慈。军队又跟着老百姓走,走得就慢,所以就被曹操的大军给追上。那就很危急,包含刘备的妻儿,统统都陷在乱军当中。所以那个时候,就是在湖北的当阳遇到兵败了。所以这个赵子龙,他是几次出入敌军,把一些重要的皇族救出来,尤其是救了阿斗。那个时候,刘备的妻子糜夫人,她已经受伤,走不动了,但是赵子龙不可能不管夫人。但是糜夫人知道,又要救她,又要救阿斗,是不可能的。所以糜夫人也很忠烈,就投井自尽了,让赵子龙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解救阿斗出去。所以在长阪坡的时候,赵子龙是在几十万大军当中突围。他们当时遇到很大的危难,都靠这些忠臣解困。包含到长阪坡,也是因为张飞很忠勇,站在那里,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把曹操的军队给吓退了。那个时候兵败:

【受任于败军之际。】

接受大任,在危难之中,在军队溃散的时候,委以大任。

【奉命于危难之间。】

来稳住这个艰难的局面。从那个时候开始,那个时候是建安十二年,孔明出山,到他写这一封表是建兴五年,总共经历了二十一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们看这二十一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就是这分忠心。所以史书上评论孔明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下一段讲到:

【先帝知臣谨慎。】

先帝很了解臣子我处事非常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就是托孤给他,把后主刘禅付托给他。而且还交代他的儿子,要侍奉宰相孔明,像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提醒他的儿子。

【受命以来。】

接受了这个付托以来。

【夙夜忧勤。】

『夙』是早晨,『夜』是指夜晚,从早晨到夜晚,就是日夜不断,非常的忧虑、勤奋,常常是为国忧心。

【恐托付不效。】

唯恐不能够做好所托付的任务。这个『不效』就是做得不好、不成功。

【以伤先帝之明。】

假如他被托付了而没做好,就会伤害他先帝的英明。可能后世的人觉得,这个刘备不知人,用人不当,怎么会用诸葛孔明。他怕自己做不好,伤害、羞辱了刘备的英明。

【故五月渡泸。】

所以付托给他,好好辅佐刘禅,更重要的也是辅佐刘禅匡扶汉室,他时时不敢忘了复兴汉室的责任。所以五月的时候,渡过『泸水』,这个「泸水」是在云南的一条河。他要去平南蛮,这是在建兴三年五月的时候南征。

【深入不毛。】

『不毛』就是非常荒瘠,就是贫瘠、蛮荒,荒废贫瘠不能耕种的地方。『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他平反了南蛮,而且他们的首领叫孟获,诸葛孔明是用智慧、用诚心感化他,七擒七纵,把他放走,最后他佩服他的德行,归顺了。

【兵甲已足。】

士兵盔甲,其实就是军备已经准备好了。

【当奖率三军。】

鼓舞士气,率领三军:

【北定中原。】

要北伐,平定中原。

【庶竭驽钝。】

这个『竭』就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庶竭驽钝』就是寄望自己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驽钝」也是他自谦,驽是劣马,比较差的马,钝是刀不利。驽钝也是自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毫无保留,绝不保留。

【攘除奸凶。】

这个『攘除』是消灭、排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其实就是指谋反的这些人,夺取汉室的人。所以这样才能够: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复兴了汉室之后,『还于旧都』。西汉的首都是长安,东汉是洛阳,这个「还于旧都」应该是指还于洛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样才能够真正报先帝的恩,也是尽我为陛下之臣的本分。

【至于斟酌损益。】

这个『斟酌』就是指衡量、度量。就是衡量这个事情可否这么做,因为决策影响面都大,都要很谨慎的。『损益』,有利的可以增加,没有利的要减损。衡量这些利弊得失来做好思虑,做出正确的政策,有利于国家。

【进尽忠言。】

『进尽忠言』就是尽力贡献忠心给国家好的建议。就是「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这些责任: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就是这几个近臣,这是他们的责任,您可以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希望陛下允许、支持,让我来讨伐这些汉贼,复兴汉室的责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假如我做得不好,您要治我的罪。这样才:

【以告先帝之灵。】

可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所以孔明已经把复兴汉室的重担,完全承担起来。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北伐的决心。所以没有能成功,他是绝不放弃的。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若没有『兴德』,就是增进道德的这些劝告,这些忠言,那就要指责这几个近臣,攸之、祎、允,他们怠慢了,要指责他们。『以彰其咎』,这样才能表明他们的罪过。当然这也是提醒这些臣子,要尽忠,也是提醒陛下,要多多听他们的话,多听他们的意见。

【陛下亦宜自课。】

另外也有用自谋,因为「出师表」在几个地方都有节录。所以『自课』(自谋)都是提醒陛下应该自我常常反省,尤其要接纳这些劝告,然后对照自己、反省自己。所以领导者能自反,才能得人心,不能自反,会失人心。而且不能自反,做错了决定,那就误导国家、误导人民。所以:

【以咨诹善道。】

『咨』是询问,『诹』是访求,主动去请教,『善道』是好的道理,好的办法、途径,都属于「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去体察、接纳这些好的谏言。『雅言』是好话、诤言。

【深追先帝遗诏。】

就是深深的能追念自己父亲先帝的遗诏。因为刘备提醒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且提醒他,「唯贤唯德,可以服人」。孔明也再次提醒陛下,要记得父亲的这些话,要提升自己的贤德,才能服得了大众。

【臣不胜受恩感激。】

陛下能这样,为臣非常的感动、非常的感激。

【今当远离。】

孔明现在要北伐了。

【临表涕泣。】

他是至诚的流露,边写不知不觉都是在哭泣、流泪。

【不知所云。】

怕自己这么多情绪、情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孔明因为真情流露,也怕是不是说得不得体了,最后也讲『不知所云』,有不当的地方,也请陛下见谅。其实都是肺腑之言,都是值得刘禅省思的地方。

而这个文章里面,十三次提到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忠心,念念不忘先帝,要把念的这个恩回报到这个国家,回报到后主身上。而且七次提到陛下,其实也是苦口婆心,提醒、劝告他的君王。而且孔明他自己也是整个国家的丞相,他也是以德行感化了整个国家的人民。而且他也是爱民如子,很多的政策都是体恤老百姓。所以政通人和,治理得很好。而且孔明廉洁,曾经就给后主刘禅讲到,臣死后家里绝对没有多余的高级布料,家里面没有,家外绝对没有多的钱财。果然,他去世之后都如他所言。所以一个臣子,一个国家这么高的领导者,人臣能够廉洁、能够勤俭,所谓「人臣恭俭」,他很恭敬、很节俭,「明其廉忠」,他恭敬节俭就彰明了他非常的廉洁、忠诚,这也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好风气,难怪蜀汉前期能出这么多的忠臣、良将,这跟孔明的以身作则绝对有关联。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