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貌恭而心不服。】

外表很恭敬,内心并不服气,并不是心悦诚服。其实,假如这些老百姓心都不服,慢慢那个怨气会积累,积积积,积到某种程度「啪」就暴发了。所以最近火山爆发的现象特别多,天地跟人心是相应的,「作不善降之百殃」。「人若不照天理,天就不照甲子」,大自然的这些灾害都是人心相应的。所以火山爆发,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怨恨,大家要放下怨恨,不然就是火山爆发的元凶,那个坏事我们也有一分,是我们的怨恨心可能就让那个火山爆发了。

【怨不在大。】

怨恨不在大小。

【可畏惟人。】

这个要戒慎恐惧,要敬畏的是什么?是人心的状态。很多在乱世的时候歌舞升平,老百姓都没饭吃,皇帝还在那每天唱,不是卡拉OK,唱歌、玩乐,你连他的命都不放在眼里了,他怎么可能还拥护你。好像有一个外国的国王,有一天他的太太遇到很可怜的老百姓,老百姓说现在都没饭吃了,结果那个皇后说,那就吃面包!饭都没得吃,还有面包可以吃吗?所以这个就完全是不知民间疾苦。而且皇帝他们花钱,谁的钱?老百姓纳税的民脂民膏,他还这么花?铁定人心一定会怨声载道。这里『可畏惟人』,为什么用「人」,没有用民?人民,可以用可畏惟民,因为是避讳唐太宗叫李世民,皇帝的名字不可以常常乱用,用人。

【载舟覆舟。】

这个『载舟覆舟』的典故是从《荀子》的「哀公篇」,《荀子》一书里面的内容,讲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也是譬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是出处,「载舟覆舟」的出处是从《荀子.哀公篇》里面讲的。来,大家背一遍,你们要相信自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现在都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什么时候是载舟?你爱护人民,人民拥戴你,所以载舟。什么时候覆舟?你糟蹋人民,视民如草芥,他当然要起来革命,覆灭,所以叫覆舟。

【所宜深慎。】

这个『宜』就是应该,所以应该非常的谨慎来治理天下。接着谨慎又做了一个譬喻,谨慎到什么程度?叫:

【奔车朽索。】

就好像用腐朽的绳索,驾着奔驰的马车,那种情境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诗经》里面也做了个譬喻,也很相似,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

【其可忽乎。】

这个『其』就是怎么可以,这个「其」是通这个字(岂),岂能疏忽?前面讲到要积德,而且积德当中要特别谨慎自己道德不能够退丧,不能功成而德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道理。接着具体要怎么做?第三段就强调一个领导者如何积德义,如何在自己的德行当中下功夫,就从十个角度提供唐太宗反省改过,「十思」接下来就是讲这个部分。

【君人者。】

就是领导者,这个『君』是动词,领导人民,叫「君人」,其实指的就是国君。而在《晏子》书中讲到,君人者宽慈,要宽惠慈众,宽惠慈众来点出国君的职责。我们看到这句就想到《弟子规》讲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都是这个精神。惠民,当然要施恩惠给人民,要爱护人民。所以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

『诚能』就是实在要能够见到可爱的,这个爱就是想要的东西、想要的人事物,都属于『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因为人想要的人事物很多,要适可而止。因为欲是深渊,所以要『则思』,就是反思,『知足以自戒』,自我警戒,自我警惕,不能毫无忌惮、毫无节制的去追求欲望。我们看财色名食这些欲求,它是无底洞,只要财色名食一直追求下去,铁定德行出问题、国家出问题。所以历代帝王,只要欲望节制不了,最后都是败。所以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的人才不会招来侮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我们面对一些欲望不能自拔,最后一定是感来侮辱,让人瞧不起,该适可而止的,没有适可而止,危险就出现了,殆就是危险。所以我们现在在修道、在求学问,面对这些诱惑欲望,要懂得知足、要懂得知止才行,不然道业也会功亏一篑。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立名于一生,失之倾刻之间就没了。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