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
『太史公』是司马迁自称。因为每记载完一段历史,史学家会下一段评论,在每部经典不近相同,史记是「太史公曰」。《汉书》,《汉书》是继《史记》下一本史册,但是《汉书》是断代史,它只记一个朝代。《史记》是通史,从黄帝一直记到汉武帝,所以它是通好几个朝代。《汉书》以后全部都是断代史,一个朝代一个朝代记录。《汉书》,班固先生他是用「赞曰」,就不是用太史公,是赞曰。还有一部历史巨作,《资治通鉴》,「才德论」就是从《资治通鉴》出来的,司马光先生评论的时候是「臣光曰」。因为写这一本,最主要是给予皇帝鉴往知来的经验、智慧,写给皇帝看的,所以自称臣光曰。《后汉书》用「论曰」,《论语》的论,就是论曰。后世的这些史册,正史里面是用「史臣曰」。不管哪一个说法,都是写这个史册的作者,他对这一段历史的一个评论。当然他评论也要非常严谨公正,才能受到广大人群的认同。太史公曰:
【学者多称五帝。】
这个『多称』就是指这些学者常常津津乐道五帝的这些功业事迹。而这个「称」里面,它衍生的一个意义,为什么要称述五帝他们的这些事迹?那是有意义的,就是称述,就「述往事,思来者」,陈述这些以前的历史,给予后来的人重要的启示。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特别重历史?就是这个意义,鉴往知来,承先启后。在印度的历史,应该不输给中国的历史,但很可惜印度人不注重记载历史,他很多祖先的这些智慧,都没传下来。所以我们老祖先慈悲,恩泽后人,留下来五千年文化瑰宝。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汉朝那个时候,两千年左右,其实那时候人心,学者都是希望能利益后代,所以「多称五帝」。
【尚矣。】
这个『尚』是久远。这个『矣』是有点感叹。「尚矣」,就离我们非常久远。五帝都离我们四、五千年的光景。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
『《尚书》』是属于五经之一。「《尚书》」是古代非常高度智能的政治哲学,记载的都是怎么治国的这些智慧,它是从尧帝开始记历史。五帝,我们之前有说过,我们也复习一下,在《史记》当中指的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帝喾、尧、舜,指这五帝。而《尚书》前面三帝就没有记载,只记载尧帝以来。
【而百家言黄帝。】
诸子百家,尤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这些典籍文章也非常多,都有提到黄帝。但是诸子百家提到黄帝的文章有待商榷,叫:
【其文不雅驯。】
『不雅驯』就是不是很典雅的正论、正述、正训。这些教诲让人很难完全生信心,为什么?感觉这些文章里面有穿凿附会,甚至还谈很多神鬼的事情,所以写出来、呈现出来,文辞有一些比较荒诞不可信。所以:
【荐绅先生难言之。】
这个『荐绅』也就是指缙绅,就是士大夫,读书当官的人,读书明理进而去服务老百姓。缙绅阶级指士大夫,也包含史官在内,『难言之』,就是这些文章呈现不是很雅正,所以很难说清楚。可能他们说的时候,心里也不踏实,怕可信度不够,让人质疑。这里也点出来,有记载五帝的,其实不少资料,百家言黄帝。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
这是两篇文章。重点来了,孔子有记载,我们上一节课,一起学习了「孔子世家传」,司马迁先生对孔子是非常佩服,而且当时候汉朝所有民族文化的道德学问折衷于夫子,有什么争论,以谁为标准?孔子留下来的教诲跟经典为标准。所以这里举孔子也是增强我们对司马迁先生在考据五帝这些事迹的信心,史学家他做这些事情都很严谨。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