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曾子曰。吾闻夫子之三言。未之能行也。

曾子谈夫子与人相处的风范,七十一页。

【曾子曰。吾闻夫子之三言。未之能行也。】

我曾经听夫子谈到三句很宝贵的教诲,而我自己还没有能做到。『未之能行』,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曾子谦虚,一种是曾子念念不忘要赶紧把它落实。我们很熟悉《论语》当中曾子的一段话,也是我们立身行道很重要的一个态度,「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每天自己的本分有没有尽心尽力去做,尽忠职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待人,凡出言,信为先;「传不习乎」。「传不习乎」,第一、夫子教给我的教诲我有没有做到;第二、可能他们也在教学,我教学的内容有没有尽力去领会,进而把它传下去;第三、我是教学的人,我自己有没有先做,才传给学生。「传不习乎」,有几种意义在其中。当然在这里曾子是反思夫子曾经给我三句这么好的教诲,我还没有能完全落实。所以学习的态度,很珍惜老师的教诲,不敢忘怀。

【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

夫子见到人家一个善行,肯定他这个善行,然后他以前所有的不是,都不放在心上。所以感觉夫子很容易相处,因为处处都看人家的好,肯定人家的好。这句话也给我们反思,我们不能倒过来变成见人之一恶而忘其百善,几年交情,人家做得很多很好的,就一件做不好,就看他不顺眼,就不想理他,这心胸就太小,不能容人家之过。而且夫子这样的态度会让身边的人很受鼓舞,我这么多错,孔老夫子都能包容,我才这么一点点善,他这么肯定、这么鼓励我,我不能让老人家失望,我要赶紧加油。所以要隐恶扬善的处世态度,这是我们读完了要效法,专记人家的善跟人家的优点、人家的恩德,人家的不是绝不污染自己清净的心。第二:

【夫子见人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

见到人家的德行,见到人家的善行,就像自己做的一样高兴,随喜他的善,叫见人之德如己之德。没有丝毫的嫉妒心,都是肯定、效法、学习人家的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里是提醒我们,人的心中一定要去掉嫉妒心,嫉妒心是很大的烦恼。一嫉妒人,在这些贤德之人身上就学不到东西,而且嫉妒心继续发展还会嫉贤妒能,排斥、对立这些贤德之人,甚至还陷害,这造的罪孽就很大。我们曾经讲到一段话,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进贤受上赏」,为团体、国家推荐好的人才,受上天最丰厚的赏赐。就像鲍叔牙的后代十几世都是名大夫,因为鲍叔牙心胸宽大,不嫉妒管仲之能,为国举才,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蔽贤蒙显戮」,嫉妒贤才,障碍贤才为团体、国家服务的机会,很快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我们曾经举过李斯,他是宰相,可是他嫉妒他的师弟韩非子,最后没多久的岁月,全家都被杀戮,蒙显戮,儿子跟着他一起被腰斩。所以嫉妒心一定要去掉,障碍自己的道业,还会造很大的罪孽。《弟子规》里面,「见人善,即思齐」,都是去掉我们的嫉妒心;「人所能,勿轻訾」。

【闻善必躬亲行之。然后道之。是夫子之能劳也。】

夫子闻到善的教诲,看到善的德行,他必定,这个『躬』就是亲自,「躬亲行之」是把好的教诲自己先落实、做到,体悟很深了,然后再去教导、引导他的学生。夫子是做到再说,是圣人。不是学了一堆道理,自己没做就先要求别人做。因为他自己做了、感悟的这些宝贵经验,一定能成就学生,甚至于少走弯路。『能劳』是为了成就弟子,他是非常用心以身作则,然后自己身先士卒,自己好好落实,再把这些宝贵的感悟来利益他的学生。其实我们今天在学校落实《弟子规》,推展《弟子规》,学生如何得最大的利益?坦白讲就是这一句话,老师躬亲行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跟《弟子规》相应,孩子潜移默化当中都学会了。

我曾经在马来西亚遇到我们夫子的后代,他说他没读过《弟子规》,可是他第一次读,从头读到尾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他小时候家里里面的情景。他说他所有的叔叔、伯伯、长者都是这样做的,孝的部分,都是这样对奶奶、对爷爷的,您说他学过没有?在表面的经典上,他还没有正式读过《弟子规》,但是从小整个养成的处世心态、习惯,都来自于潜移默化的家教。所以一个教学者也要效法夫子,教诲都是自己努力先去做到的这分精神。

【夫子之能劳也。夫子之不争也。夫子之易事也。吾学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

曾子最后总结,夫子处世当中这三方面的一种涵养、行谊,他自己再提醒自己还没做到,要赶紧效法。

文章摘录自《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