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解读:
『彼说长,此说短』。这叫说长道短。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这样说长道短?他们的目的在哪?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而且人群有一个习惯,他都会逼你靠边站,你到底要在我们这边还是要在那边?有没有这个倾向?那我们就偏两边都不站,所以『不关己,莫闲管』,赶快是非之地远离。因为,来说是非者他一定有所目的,一来是要拉拢你,二来要诋毁别人。只要有是非,就会对团体有所伤害,那我们绝对不乐见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要带动的是不去跟人家搞是是非非,我们应该走出一个正确方向,要和气待人,多多包容。
当你在团体当中不两边站而站中间,这个位置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两边必然都有偏颇。而当每一个人他自己太偏颇了、太过了,他内心会不会觉得错了?久了以后,他也会觉得怎么样?自己有错误,或者心理上他就会想去找人谈一谈。比方说今天某一个主管做了一件事,是做错了。有人就会批评过度,有人就会一味袒护,有没有这种情况?那两边就闹得不可开交。那这个时候我们站中间必有大用。怎么说?这个袒护主管的是不是真正爱主管?感情用事。你愈袒护他,他可能愈看不到这一次他的错误问题在哪,他有可能就跟著你们跟另外一半在那里争斗了,那他就愈来愈失去人心。那你本来的动机是要为他好,到最后可能怎么样?害了他。
所以袒护的这一边,他久了以后也会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真正为他好绝对不是一味的袒护。往往你这么一说,因为他已经跟主管也相处一段时间了,他可能又会回归回来说:对!对!我以前有一些事劝他,他也没听。后来我们可能进一步跟他讲:因为你常能够指出他的缺点,慢慢他自己印证以后,他会对你愈来愈信任。所以该劝的,绝对不能因为一次、二次主管不听,你就不劝。「日久见人心」,他慢慢还是能够转化过来。
那另外这一边就是「攻人之恶毋太严,当思其堪受」。当别人有过失的时候也不要太严苛,你要看人家承受不承受得起。而且说实在很多事因为你不是当事人,说不定我们做的时候也有可能犯他同样的过失,所以还是要宽容相待。这一群他骂得太过,其实他内心也是觉得怪怪的,当我们都没有言语上的争执,对他们也是一种牵制力量。所以他们有时候可能会说:你怎么都这么有修养,我们应该检讨一下。所以确实在团体当中,只要我们能够不搞是非,能够尽心尽力做本分,不去做情绪之争,往往都可以对团体有一个端正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我们自己的力量。
这是讲到「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个「莫闲管」意思是说已经是这些是是非非了。但是假如是公司重要的事情,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才行。而且当在参与当中,我们希望是要把一件事情办好,所以在这个当下,该说话的时候还是要说。你不能当场没讲,后来做失败了,才放马后炮,那就不是很恰当。所以当在开会当中,必须有所决策的时候,我们对事不对人,哪些做得比较不恰当的地方,我们也要指出来。但是在这里指出来,绝对不是对那个人、对这个同事有看法。所以把事情讨论好了,决定好,走出这个会议的门,我们还是好同事,有任何好吃的绝对也不会缺他一份。所以你假如心里怪怪的,那也会让他心里怪怪的,本来没事,事情就愈来愈大。所以我们还是保持一分真诚的心去面对任何一个人。
周泳杉老师解读:
這是「生事弊」。就是雖然我自己不講,可是別人講,我怎麼樣?我不受他的影響,最好是我不要參與,就是連聽我都不要聽,我就離場、離席就好了。別人在講東家長、西家短閒話的時候,我們就默默的離開就好,或者是我們藉故離開現場,這樣就好,這都能夠做到的。為了是什麼?防止後來很多的事端生起來,我們被牽扯在內。牽扯在內有什麼不好?不好是我們一個讀書人,一定要愛惜自己的名譽,這個名譽不是為自己愛惜的,是為所有士林、所有士子保護自己的羽毛;不是為自己,還是為所有的讀書人。所以我們盡量的避嫌,避嫌是為了讓對方不懷疑,是為了這個。我們做到這個之後,我們言語的過失就少了。
下面講「信道修德」。信道修德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善言養德。它有次第,我們言語能夠時時刻刻照顧別人,能夠從言語時時刻刻關懷別人,口吐蓮花,能夠時時刻刻講利益大眾的言語,提起大眾的正念,鼓勵大眾的善行,這個就是在言語上面修養道德,養德;養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內化了,內化了之後,信道修德,就是這一條,信道修德。信道修德我們有四個段落,分成四個段落,第一個段落修德,修養道德。我們常常講修行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所以修養道德什麼意思?就把不合乎道的這些心行把它修正過來,讓它合乎道,合乎道這個德叫做明德,不合乎道的德叫做昏德,而人的智慧的開發與否關鍵就在這裡。人為什麼有智慧?因為他念念覺悟,他每一個念頭都順應性德,順應這個。換句話說,什麼是性德?我們中國人提出八條,叫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就是順應,這是從自性明德當中顯出來的行為,這個叫德。所以修德就是不符合這八條的,我們把它怎樣?轉過來符合這八條,轉念重要。
钟茂森博士解读:
这里“长”“短”就是“是”“非”,他说长,你说短,张家长李家短,这都是属于是非。是非要懂得千万不能去讲,哪怕你看到人家做的不对,不是适当的场合,我们不应该去乱讲。不关自己的事情,不要闲管,不要多事,心里清清净净的,什么事都没有,多快乐,多自在呢!何必把这些是非人我都装到自己心里头,让自己得不到清净。更何况我们去说人长短,说人是非,往往会跟人结怨的。可能你以为结怨的效果并不算是很严重,可是没想到他心里可能对你怀恨在心。古人都讲“利刀割体痕易合”。你拿刀来割自己的肉,这个伤痕始终会好。“恶口伤人恨难消”,他跟你没完了。
所以明朝杨椒山先生,在他的遗嘱里面讲到,他说“人言,某人恼你谤你”。就是说人家跟你讲,说某某人对你有怨恨,还诽谤你,那么你怎么说呢?你应该这么说,“他与我平日相好,岂有恼谤之理?”你就这样回答他,那个某某人跟我平日很好啊,他怎么可能对我有怨恨啊,怎么可能诽谤我呢。硬是把这个是非放下,把这个长短给摆平了,不让这些是非长短传下去,这样多好。
所以古德有言“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这些都是真实智慧之言。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也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行的人,不应该去看世间人的过失,看到了都不放在心上,不看,不去想别人的过失,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是我们学佛非常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