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教学四科,德行,第二科就是言语,再来是政事,再来是文学。其实政事当中就延伸到勤俭为持家之本,持一个家,其实有勤俭的态度,当踏出家庭为社会服务的时候,他也才能够是个好官。所以我们十二条青年守则,大家好像很迷惘的看着我,我们以前都背过吧!我们现在来看看能背出几条,假如背不出来,就代表我们学的东西,只在哪里用?考试用。你们都很老实,来给自己鼓励一下。但是这个态度对不对?不对。要从我们不能再传错的,不是在考试卷用,而要在我们人生生活当中要用出来,这才能得利;在考试卷上用,那很难得一生的利益。
青年守则当中说,「勤俭为服务之本」,这个服务就是踏出家庭,面对国家社会,没有勤俭你怎么去服务人群?而且这个俭是关键,俭以养廉,你没有廉洁的话,那不祸害人民就很难说,所以俭可以养廉。我们以前在选出国家最重要的官员、栋梁,都是依什么条件?举孝廉。大家很冷静去看《八德故事》,孝道里面出最多孝子的是哪些朝代?汉朝,因为他的领导人明白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汉朝每个皇帝都在自己的号当中再加个孝字,汉孝文帝、汉孝景帝、汉孝武帝,结果二十四孝就好几个都是汉朝。当然文帝也自己当榜样,他是「亲有疾,药先尝」,他侍候他母亲的病常年在旁,后来母亲病也治好了。所以上行下效,像黄香,那个时候就出了好几个孝子。
像晋朝,晋朝也出了好几个孝子。晋朝有个大臣叫李密,他写了一篇文章叫《陈情表》,大家听过《陈情表》没有?我记得曾经有考试考过这题,题目是「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诸位老师,我们读这三篇文章有没有哭?吃力了,不忠、不孝、不悌。我们这个不忠、不孝、不悌,这三篇文章是拿来考试的,我们体会到李密的心境吗?体会到孔明,体会到了韩愈对于自己侄子的这种悌的精神、悌的关爱了吗?
以前真的在读这个都是背,也没想到自己都没哭。后来现在对于古圣先贤教诲我们提起了一种感恩、恭敬的心,心境不同,读起来有相应处。当我们读到李密他要被调出来当官的时候,奶奶已经八十几岁,而他很小父母都不在身旁,变成孤儿了,都是老奶奶这样很困苦的把他拉拔上来。这个时候要调他去当官他很为难,他就不能奉养他的奶奶安享天年。所以就写了一篇文章给皇帝,写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那个念念不忘,摆在他人生第一件事情,就是报他祖母的恩。无以至今日,我假如这一生不好好奉养我的奶奶,那我终生都觉得良心不安。「而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我的奶奶都八十多岁了,假如她没有我的照顾,很可能晚年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天伦,真正的快乐。所以晋朝的皇帝看到这篇也很感动,不只不强他所难,还马上派了婢女去侍候他们家。皇帝这么做就带动整个朝代的孝道,我们可以感受到,领导者对于一个地区人民的风气,影响甚大。
文章摘录自《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