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戒色经验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弟子规笔记熏陶戒色法系列 展开/收起
富强礼乐,春风沂水。

「富强礼乐,春风沂水」,富强礼乐是讲他兼善天下。圣人出世,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礼乐振兴,这是很好;如果百姓没有这样的福报,圣人也就隐居了,享受着春风沂水。沂水是在山东,夫子的故乡。孔老夫子一生出仕的机会很少,他是很有抱负,希望能够用他的德行学问帮助天下达到太平,他的理想是大同世界,所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种大同世界。但是当时他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最后周游列国十四年,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他老家在山东鲁国,过去是鲁国,沂水就在那个地方,他就讲学,这也是很好的。

 

 

 

「合则双美,离则两偏」。他的讲学虽然不能在当时利益天下,因为他没有得到重用,他的这些抱负不能得到施展,可是他能够留下这些教诲,让弟子把他的圣贤之道传下来,总有一天能够得到君王的认同。到什麽时候才得到君王的认同?到了汉朝。你看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春秋之后有战国,战国之后秦朝统一了中国,秦朝灭了到了汉朝。汉朝到了汉武帝,由董仲舒推荐,才把儒家学派立为国学,独尊儒术。到那个时候,孔子的思想才得到国家的认同,才有利益百姓的机会。那个时候才得到天下富强、礼乐大兴。之后的两千年,中国朝野都得到他的恩惠。

 

 

 

所以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可以合则双美,这是我们要有这样的一种心地。现在有机缘为天下服务,我们就出来;没有这个机缘,我们就讲学。这个机缘,一个包括自己要真正有德行学问,一个是外部的环境有这样的机会。假如现在没有这个德行学问,即使有机会,你也不能利益大众,那就得隐居起来好好提升自己。但是,目的还是利益万民的,这叫合则双美。总有一天你能实现你的目标,这一天不一定是你在生的时候。像孔老夫子,他在生的时候没有得到重用,他死去过世几百年了,才有他的学术得到认同的那天。但是没关係,因为夫子是无求的,他不求自己名闻利养,他是真心对千秋万代万民仁爱。所以这个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是合在一起的,是一不是二,这叫双美。离则两偏,离是什麽?一念私心作祟的时候,即不能独善其身,为什麽?他有私心障碍着他德行学问的提升。即使是他隐居深山,还是有这一念私心的话,那还是不能成就;他出来也不能兼善天下,这两偏了。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