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自求多福。
只要技术条件允许,正确的理论必定能得到科学实验的重复验证。
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是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和惠勒延迟选择实验的扩展版本,是另一个可重复的量子力学实验,在1999年由Kim等人首次成功实现。
这个实验使用的是光子,光源发出的光子可以通过双缝的A缝或者B缝到达BBO晶体。BBO晶体可以把一个光子分裂成两个处于纠缠态的光子。这两个光子分别沿着两条路线行进,一个到达上方的接收屏,称为信号光子;另一个经过三棱镜折射,再经全反镜反射到探测器A或者B,称为标记光子。因为标记光子与信号光子处于纠缠态,所以可用标记光子来确认信号光子具体经过哪条缝。
由于标记光子分别被两个全反镜反射以后,光路存在交叉。在交叉点放入一个半透镜,可以透射或者反射标记光子。这时探测器A、B虽然还可以探测到光子,但是已经无法分辨光子到底是透射过来的,还是反射过来的。也就无法分清光子来自A缝还是B缝了,即我们不再知道光子的具体路径。
实验结果是:当不放入半透镜时,光子路径信息被探测器A、B测量确认,这时接收屏上不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当放入半透镜时,光子的路径信息被擦除了,这时接收屏上则形成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即波的干涉条纹。
这个实验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探测器A、B到BBO晶体的距离比接收屏到BBO晶体的距离要远2.5米,大约8纳秒的光程。也就是说:在我们知道或不知道光子路径之前,光子就已经似乎能“预知未来”般地表现出粒子性或波动性!
这再一次为我们上一章所提出的观点提供佐证:当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电子的路径,显示出来的结果就会不一样。知道或不知道的本质就是意识上的知道或不知道。造成函数波坍缩的观测的本质是由意识主宰的观测。
如果只承认物质的自然科学信仰者依然要说:是仪器和光子发生了碰撞,影响了光子的运动,造成干涉或不干涉。那么请问:造成不同的结果只是因为加入了一个半透镜,这个半透镜最多也只对标记光子发生碰撞,和信号光子有什么关系呢?形成或不形成干涉条纹的是信号光子留下的痕迹。
用意识相关理论来解释量子力学里的诸多实验,难道不比兜很多大圈子还依然无法勉强解释得通的只承认物质的自然科学式理论的那些解释更加清晰、合理吗?
就好像大象就在屋子里,大家都看到却不愿意承认。如果他们只能相信是小偷打碎了东西,那么更加合理的解释——大象打碎了东西,是不可以被承认的。
严谨的科学家,会基于客观证据和严密逻辑承认有悖于自己固有认知的事实。但只承认物质的自然科学主义信仰者不会。他们会如何对待事实真相呢?也许会不愿意面对,继续保持沉默;也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轻蔑地嘲笑一番;也许会提出一些逻辑不严密的所谓科学论证,极力地维护自己对只承认物质的自然科学教义的信仰。只是无论他们做出何种反应,事实真相就在那里,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