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章是讲君子与人无争,如果必定说君子有争的话,大概也就是讲射箭了。射是儒家的六艺之一,所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六种技能。射箭是用于战斗,平时射箭可以做为比赛,比赛中讲究射礼。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如果说要争,只有是射箭。是指在射箭比赛当中,君子依循射礼,『揖让而升,下而饮』。有的古注把这句七个字,句读放在「升下」后面,就是「揖让而升下,而饮」,这两种句读的分法都讲得通。朱子的分法是讲「揖让而升,下而饮」。这是讲到射箭,在射之前先要作揖,要礼让。这个揖让是升堂之前的一个礼节。下而饮,下了堂之后就要饮酒,胜利的和输的都要饮酒,不分胜负的,而且是让输的先饮,赢的陪着输的饮。你看这种礼节多好,完全都是一种谦让,赢的让输的先饮酒。根据汉儒的注解,把「揖让而升下」分为一读,「而饮」又是一读,这是讲到升堂、下堂都要作揖行礼。这样应该来讲是更好的,雪公老人採取这种说法,就不管是升堂前还是下堂后,都要揖让而饮。
『其争也君子』,这讲到君子之争只是比赛他的技艺,看谁能射中正鹄,射中靶心,是争这个,在技能上相比较。除了射箭这种技能以外,其他的都在礼让。这不同于小人,小人什麽都争,赢了别人就沾沾自喜,生起傲慢心;输了气就不顺,这个嫉妒心、不平的心就生起来,这都是小人。
雪公引「射义」的话来讲,说「射,仁道也。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射箭,其实里头都含有仁道,君子射箭,处处都体现着仁道,处处都依礼而行。射箭射中了固然好,发而不中,没射中靶心,比赛输了,绝不怨比自己强的人,不会对赛过自己的人生嫉妒、生怨恨,而是反求诸己。为什麽射不中靶心?自己的技能还不够精湛,回去更加的去努力练习,这是君子射箭。
朱子的《集注》当中有一段话,「言君子恭逊不与人争,惟于射而后有争。然其争也,雍容揖逊乃如此,则其争也君子,而非若小人之争矣」。所以这章《论语》讲的就是君子恭敬、谦逊,恭敬,自然他就处处合礼,合乎礼节;谦逊,能够处处相让。你看,赢了的都要让输的先饮酒,这就是表示谦逊,不与人争,不争那个名,不会争冠军。在射箭这些技能上,这种比赛也是相互砥砺,所谓切磋琢磨,互相之间能够砥砺上进,使彼此的技能更加提升,所以这种争不是小人之争。君子的这种射礼,「雍容揖逊」,雍容是容貌端庄,和蔼而高贵,行礼作揖处处体现谦逊的精神,所以称「其争也君子」。君子实际上是在德行、在学问、在技能上来提升,以无争之心,不与人争的心,去勉励自己上进。这不是小人相互的竞争,小人的争一定要赛过别人,我要第一,把别人都打下去,这种是强梁的心理,好胜的心理,这个就没有了君子之德,仅仅是技能上来竞技。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