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个位,一般讲官位,因为古人读书都是求功名,所谓「学而优则仕」,官位是一切读书人他们的希求。立,是在官位而有建树这个意思。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勿愁无官位,但愁如何建树」,这是李炳南老先生给我们做的解释。雪公,李炳南老先生外号号称雪庐老人,所以我们尊称他雪公。雪公的意思也是总结了先儒的这些注解,所以我们在这里直接用他的解释就省事。我们不能够愁自己没有官位,只是愁如何建树。
「勿愁我不为人知,但可求其可以为人知之之道」,这是『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我们担心的不是别人不知道我、我的名气不够大,君子不会愁这个事,这是名利心,要放下。我们所希求的是有什麽东西值得让人知道,有什麽品德可以做为人家学习的榜样,要不然人家知道你有什麽作用?对社会没有利益。真正我们有给人效法、学习的美德,确实帮助社会,这是引导社会好的风气,有这个名气也不拒绝,因为这个名气是可以帮助社会大众。自己要不要名?自己不需要名,只需要自己立德修身,同时兼善天下。这都是自己内心中先把名利放下了,然后一味修德、立身,自自然然就会感得你名声慢慢传播出去,所谓「实至名归」。就像我们的恩师,他老人家是世界名人,人家真有德行,所以确确实实大家只要了解他、知道他,都能受他的益处,品德都能提升。换句话来讲,要有所建树,是不是一定要有官位?不一定。李炳老这里讲的,「建树不必有位,立德立功皆是」。就像我们恩师,他没有做官,出家人,是两袖清风、四大皆空,什麽都没有,没有官位。可是却能够立德、立功、立言,为这个社会真正复兴传统文化教育,使社会大众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他老人家伟大的建树。你看他在香港,协会摄影棚里面,摄影棚这个地方很小,但是通过网路、卫星播放出去这些讲经教学的视频,还有流通这些光碟,利益亿万众生,这个建树真不小。而老人家有没有求出名?没有,他真的名闻利养一切放下。但是他也不拒绝,只要真正能利益大众,他也可以接受。就像澳洲的大学给他荣誉教授、荣誉博士,印尼的大学也给他荣誉博士,他也接受。为什麽?可以用这种做为方便,参加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和平会议,可以以教授的身分、学者的身分将我们传统文化介绍给他们,介绍给这些和平人士,利益大众。
下面看李炳老讲的「求为可知,学仁义可耳」,这是点出可知的意思。我们不是担心别人不知道我,担心什麽?自己没有仁义道德。你没有仁义道德,你要出了名,这不是变成恶名、臭名了吗?你臭名远扬。现在确实也有这类人,很喜欢出名,甚至以打破仁义道德为能事来出名。现在媒体也特别喜欢报导那些恶事恶人,所以他们就有可乘之机。你看杀父害母的,现在报纸上一登,他也出名了;地震的时候不肯去救人,去跑跑,跑掉了,他也出名了,这种叫做臭名,圣人所不齿。
圣人教我们学仁义,真正有仁义道德。你德厚,你将来自自然然就会有人跟你学习,不愁没有机会来帮助大众。特别是什麽?现在远程教学工具很方便,你看恩师教我们天天在摄影棚里讲课,眼前只有摄影机,没有别的人,但是通过这个网路传播出去。我听说还是很多人听,走到外面好像很多人都认识你了,你不认识他,他认识你,好像有点小小的知名度了。我们并不想要这个名,可是自自然然,为什麽?因为现在社会真正讲传统文化的人少,太少,人们又特别渴望听;现在做的人更少,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你稍微行一点、做一点,大家觉得特别想亲近你,这都不是自己求的。不要自己有心想有这个名誉度,知道自己比圣人差远了,甚至连君子还谈不上,可千万不能够生起傲慢心,沾沾自喜了,以为自己还真成了个圣人,人家都对你特别的恭敬,见到你就九十度鞠躬。千万自己头脑得冷静,现在是讲的人少、做的人少,你是刚刚起步,没什麽了不起的,比起人家孔子、孟子真的是万分之一都未必有。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