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戒色经验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弟子规笔记熏陶戒色法系列 展开/收起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我们看雪公讲义当中说,「几,微也」,这个几的意思是微细的意思,很微小。「人之过,在几微发动之时,易于改正。故为人子者,见父母之过于微起时,即当谏之,不俟形成大过」。这是雪公老人的讲解,这个意思很好。当然先儒也有另外的解释,我们先看雪公这个解释。这段是讲如何孝事父母,孔子讲『事父母几谏』。人都有过失,父母会不会有过失?当然他也会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人子者要如何去孝顺父母?这里不是讲愚孝,不是看到父母有过失也好像无动于衷,任由父母去犯过造恶,这不对,这不等于陷父母于不义了吗?这不是孝敬,这对不起父母。真正孝敬父母,看到父母有过错了,应该劝谏,但是劝谏要懂得方法,这是教我们方法。

 

 

 

人的过错「在几微发动之时」,就是刚刚有过错、有苗头了,这个时候立刻劝谏,他容易改。好比一个人染上抽烟的恶习,他刚刚开始抽第一支,你叫他说「不要抽,抽烟有害于健康,而且是不文明的习惯,对你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也污染环境」,立刻劝谏他。他听了之后他就改了,不抽第二支,这个没有问题。你等到他已经抽上瘾,就很难改。所以为人子要细心留意父母一举一动,看看父母有些举动方面不健康、有过错的,立刻应该婉言劝谏,让他能接受,这很容易改。所以,「故为人子者,见父母之过于微起时,即当谏之,不俟形成大过」,不要等它已经变成大过错,就很难改了。这是什麽?做儿女真有孝心,因为他知道,假如父母有过不改,这渐渐会形成大过失,而且将来会受果报,希望能够在过错刚起苗头,立刻把它改掉。所以不是纵容父母,应该是让父母提升,愈来愈向圣贤的道路去迈进。自己跟父母同成圣贤,不就很好?我们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确实也应该有分责任帮助父母也来学习。虽然父母年纪大了,年纪大了也要学,君不闻「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吗?有一日的光阴都要学,只有学才不至犯大过。这是一种解释。朱熹朱夫子有另外一种解释也很好,雪公这里没有引用,但是我们可以也来参考。朱子《四书集注》当中说,「几,微也」。这也是讲微细的意思,微谏。这个几谏就是微谏,谏是劝谏。「所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这就是《弟子规》上讲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错,怎麽办?我们应该柔声下气去给他劝谏,跟他讲道理。你不能够粗暴、不能够板起面孔,好像搞批斗大会似的,这个当然不能接受。谁都有面子,更何况上了年纪的人,所以你要考虑到他的面子问题,还要想到给他台阶下,这是你的孝心,柔和。你愈柔和,他愈容易改过;你愈给他激烈,他就愈难以接受,他会抗逆。我们说现在孩子都抗逆,更何况是大人?而且,往往在劝导的时候先自责,先做自我批评。譬如说父母发脾气了,对你发了脾气,可能他骂错了,你被冤枉、被委屈了,这时候怎麽样?你先要向他赔礼道歉,「对不起爸爸,我让你生气了,太对不起您了。我做事情也不懂,虽然好心,但是让您老人家误会了,您老人家生气了,我以后改正」。先做自我批评,你这样一做自我批评,他那个气也就上不来了。你下气,他的气也下来了。然后你再跟他一步一步的把道理分析清楚,他也明白可能冤枉你了,他觉得有点愧意,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改过的,这就讲求技巧。特别不能够在众人面前批评父母,一定得要两个人悄悄的,讲讲悄悄话。在批评之前先得说点好话,讚叹讚叹父母,感恩父母,让父母听了耳朵挺顺的,就容易入。

 

 

 

底下雪公注解,这是注解『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他讲,「若见父母之志不从其谏,则又尊敬,而不违其谏劝之初衷,继续进谏」。如果见到父母不能听受你的劝告,还是执意认为自己是对的。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固执己见,那怎麽办?你要恭敬,必须要尊敬他,不可以你跟他闹翻脸,那就没有第二回了。因为你有孝心,所以你能够尽量的留机会给下一次,你不会改变你劝谏的初衷。你的初衷是为父母好,让父母不要重新犯过失,所以你是孝心,你找机会继续进谏。如果父母真的是执意不肯,屡谏不从,甚至你可能会因此受父母的怒斥、打骂,怎麽办?还是要不辞劳苦,「劳而不怨」,就是不能有怨恨父母的心。哪怕是父母打我、骂我,我还是这样以孝心对父母,不能有不满,不能自己觉得委屈。说老实话,你觉得委屈,这里头就有丝毫的怨恨之意,如果有,立刻把它化解掉。想想父母恩德多大,生我养我,把我抚养成人,我受一点委屈算什麽?根本不能把它摆在心上,摆在心上是等于割裂父母跟自己的亲情,在自己跟父母中间搭起一堵墙,就有距离了,这个不可以有。人总有犯错的时候,我们自己还常常犯错,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了那麽久,还经常犯错误,父母,你怎麽能够要求他是圣人?所以对父母没有那种求全责备的心,但是又不改变、不违反自己劝谏初衷。「又敬不违」,就是尊敬父母但是没有违背自己初衷,还是保持劝谏的这个心,一有机会继续劝谏,劝之不已,不停止。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