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雪公老人《讲要》当中解释这句话说,「古人不轻易出言,惟恐言出而行不及,是为耻辱」。这个话的意思确实讲的就是这样,所以古人不讲话则已,一讲话必定是言出必行,说到做到。说到要是做不到,不就是骗人吗?那是耻辱。自欺欺人,这是君子最可耻的事情。『耻躬之不逮』,躬就是身,包括自己的行为,不逮就是不及。说到做不到,不行!特别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圣贤教育的,有责任劝导别人一起学,但是自己先要做到。你做到了再说,你是圣人;说了就去做,就能做到,这是贤人;说到做不到是骗人。
朱子《四书集注》当中引「范氏曰」,范氏是宋儒范祖禹,说「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君子讲话、说话、承诺都是什麽?尽量不说,不得已才说。这不是说「说」很难,非言之难,说并不难,有什麽难的?是因为「行」之难,你说到就得做到,说是很容易,做很难。所以古人都是慎于言而敏于行,行为上多做,口头上少说,这就远离耻辱。下面范祖禹又说,「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这是常常有一类人,确实是这样,他做不到,他偏偏喜欢说。他不行,但是他轻言,讲话很随便,大言不惭,讲起圣贤之道能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自己呢?你看看《弟子规》,连一条都没做好,这就是耻辱!你说得愈多,不是愈让人笑话吗,不等于自己打自己嘴巴吗?
所以我们在这台上讲,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天天说,现在都一天说四小时,讲这麽多,看看自己做到了多少?很惭愧,圣人是做不到了。为什麽?圣人是做了再说,我们都没做到。但是要说,为什麽要说?还是因为没人说,说的人太少。要有人来说,我们正好不用说了。现在要找个圣人太难,谁都不说,这正法没人说,众生就苦了。有这麽一点不忍众生苦的心,所以只好硬着头皮上台来说,希望什麽?自己说,首先劝自己说了就去做,圣人做不了,做个贤人也好,贤人做不了,做个君子也好,至少得做个君子,不能做小人。小人就是说了他不做,这是小人。
现在我们学《论语》也是,说了之后逼着自己做。确确实实,学讲经学了这三年多来,自己进步最大。听众可能未必有很多进步,为什麽?因为我们没做好,人家不一定愿意听你的;听了,别人也不一定完全相信你的,总得听其言、观其行,看看,「你讲孔孟之道,你做到了没有?你要是没做到,你让我做到,那怎麽行?」别人总有这个心理,那就算了,所以说是说给自己听。我现在很不愿意出去讲,喜欢对着摄影机讲,前面是自己的镜头,自己的人像,对着自己的人像讲,讲给自己听。三年多来,讲了超过一千二百小时。一千二百小时对自己讲,只有一个人从来没缺过课,就是自己,其他人都缺过课,所以自己受益是最大的。这是什麽?说了之后逼着自己去做,这也是很好的方法。所以我们不求很多人来听,有一个、二个听,就觉得他们很给我面子了;他们不来,不来也很好,不来就自己对自己说。自己没成就,确实没资格做人家老师。所以我们自己有自知之明,确确实实学习都是帮助自己提升,人家提不提升,人家的事情。他提升,当然好;不提升,那也无所谓,我们自己得提升。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