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这个是子贡跟他的老师孔子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这个《论语》你慢慢去读,慢慢咀嚼其味,味道很深很浓。真的是古人读《论语》,一直读到老都不厌的,确确实实我们也体会到。这句话把它用白话讲出来,就是子贡自己跑去问孔子,问他的老师说,『赐也,何如?』,赐是子贡的名,他叫端木赐,字子贡。他对老师自称名,意思说老师您看看我如何?让老师给一个评价。我们就想到子贡这个人格特征,他是一个外向型人物,他自己就跑到老师那里问,老师你看我这个人怎麽样?有外向,而且还带点傲慢,肯定是自己觉得还不错,所以跑去问老师。所以在贤人里头,也有高低之不同,子贡比起颜回那就差一大截。但是子贡也是很难得,孔子去世以后,子贡很有孝心,别的人(别的弟子们)守孝三年,他在老师墓前守孝六年,很有孝敬心。当然这点小习气是难免会有的,特别子贡出生于富贵家族,他家很有钱,富贵学道难,他学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傲慢习气肯定还会有。他跑去问。
孔子听到他来问,回答得也很中肯,说『子曰:女器也』,你是个器。这器是器具的器,是工具的意思,你是一个工具。孔子前面有讲过,「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个只能做一样用途的器具,他是多项用途,全面的才华。如果是落到器了,那就不是君子。所以孔子等于是变相给了他一棒,让他冷静一点。「器」当然有差别的,有的器是很精贵的器皿、器具;有的器是很粗劣的器具。子贡听到老师评论他,说他是个器,可能已经有点凉水浇头了。于是又问,『曰:何器也?』那你说我是个什麽器,到底是哪种器?底下孔子回答说,『曰:瑚琏也』,你是个瑚琏。瑚琏到底是什麽?我们看雪公的讲要。「瑚琏,说文作瑚槤」,《说文解字》里面,它这个琏字是木字旁。「古注,夏曰瑚,殷曰琏,周曰簠簋(音伏轨)。皆宗庙盛黍稷之器,甚为贵重」。这是讲到这种器不是一般的器,很贵重的器,是祭祀宗庙的时候,用来装这些祭品用的。夏朝称为「瑚」,殷朝(就是商朝)称为「琏」,周朝称为「簠簋」。我们在《孝经》里面看到簠簋,父母走了以后,我们用这些祭器来盛载祭品,供养我们的祖先父母。所以这是很贵重的,不是一般的器。
底下又说,「器喻有用之才。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我们前面「为政篇第二」有讲到这一句「君子不器」,意思是「喻全才」。君子,不能说他是一样什麽东西;他什麽东西都能做,他才华是全面的,你叫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做得很优秀、很完美,所以君子不能说他是个器。「此许子贡以瑚琏」,孔子说他是个器,换句话说,在孔子眼中,子贡连君子都没做到。但是也很难得,老师评论他是瑚琏,「虽未至于不器」,没到不器这个境界,可是「然为高才大用可知」,子贡也是一个优良之器,大器,他能够做高才大用,他很有才华。子贡特别是很有辩才,讲话特别会讲。子贡在孔门四科里面言语第一,所以他是外交家,他可以说服两个国家不打仗,很厉害,所以有大用。我们从这里也能够感知到,孔子门槛很高。你看在整部《论语》里面,孔子所真正讚叹的人只有颜回,弟子当中只有颜回一个人。其他的人,讚叹都并不是说讚叹得很高。颜回死了以后,孔子说,再也没看到好学的人了,没有看到仁者了,没有看到贤人了。甚至连子贡,连君子都够不上格。所以圣人真的是,他的标准是特别的高。子贡已经让我们非常非常佩服了,他是七十二贤之一。我们虽然做不到孔子的要求,至少我们也要学做子贡这类人,慢慢提升。雪公这里也评论得很中肯,说,「人在世间,有所取,必须有所予。若其才能不及子贡者,但成任何一器,尽其在我,用之于世,求其俯仰无愧可耳」。实际上,我们也不必一定要像子贡那样成为高才大用之器,真正有一样才华、有一种技能,做「任何一器」,就是做什麽事都可以,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尽其在我」,我全心全意的在我的工作岗位上,用我的技术能力、我的才能,为人民服务,这尽忠。忠是什麽?「尽己之谓忠」,自己能尽心尽力做好,能够无私去奉献,「用之于世,求其俯仰无愧」。古德讲得好,「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我们能够真正做到了无愧于心,最终也能够算得上一个君子。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