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自求多福。
我见过这样的案例:戒色几百天,本来差不多可以宣告戒色成功了,但却因为刷短视频而破戒。很多人想戒一个星期都感到吃力,几百天是他们目前难以想象的。可是能够戒几百天的人,仅仅是因为刷短视频而一时沉迷,内心空虚,导致几百天的努力瞬间就毁于一旦。快要成功的人尚且如此,初戒者会怎样?短视频是绝对不应该去碰的。
说这些短视频里不会有擦边内容,可能吗?不可能。有人说,这些短视频是有算法的,你喜欢看什么它才会推送什么。我说,就算有算法,你不想看到擦边内容,喜欢一些相对健康的内容,它推送给你的也一定会有擦边内容。为什么呢?擦边内容在现代社会已经正常化了。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看到的那些广告牌,能没有擦边元素吗?电视里、大街上的那些女性的穿着,有可能全都不暴露,不性感吗?日常生活中尚且如此,短视频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必定会更加浮夸,会夹带更多擦边内容。当社会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正常的时候,屏蔽擦边内容的选项当然也不会考虑在短视频APP算法之内。所以无论你喜欢看什么,推送给你的一定会或多或少夹杂着擦边的东西。打个比方,你喜欢看历史知识,或者喜欢看中医知识,够健康了吧?短视频推送给你的,却常常会是一个妖艳的美女在讲解这些知识。你不喜欢,把某个美女的号给屏蔽掉了,但下次还是会推送其他美女的号给你。你想:“能不能叫它不要推送美女或擦边内容给我呢?”不行!找不到这样的选项。假设有屏蔽美女关键字的选项,这样就能完全屏蔽掉吗?并不能。下次还是会推送一些美女的视频,关键字里没有,但实际内容里有。
我本人基本上从不刷短视频,手机里也没有安装这类APP。有一次想通过这类APP宣传戒色知识,抱着尝试的态度,安装了一个最知名的短视频APP。一打开,该APP便在没有任何被点击的情况下直接播放一个视频:一个穿着暴露的女子搔首弄姿地跳着另人恶心的舞蹈。我第一时间把APP关掉并卸载,从此不再安装。我只是第一次打开这个APP,以前从未使用过,所以它推荐给我的内容不是基于算法,但就是推荐了这样的内容给我。可见这就是这个APP和这家公司的基本文化。
以上讲的是不喜欢这些内容的情况。如果不是通过熏陶学习传统文化从而建立了比较正确的价值观,想做到厌恶这些内容还真不容易。对于很多初戒者来说,他们看到这些美女之类的擦边内容会觉得喜欢,而不是厌恶。他们说要戒色,能尽量不去上色情网站了,可内心的欲望还是在。不能从不良网站里满足欲望,就可能会贪婪地去看一些擦边内容,以此来满足欲望,并且意淫。还欺骗自己说:“我已经没有去上那些不好的网站了,我现在是一个戒色者。”我多年前就犯过这样的错误。那时候我无意间看到擦边内容,欲望被勾起而难以自拔。虽然已经戒掉上色情网站,还是会受擦边内容影响而去找更多的擦边内容来看,由此再次遭受了邪淫的报应。那时候还没有觉察到主动去看擦边内容给自己带来了恶报,还以为自己一直在好的戒色状态中。唉,在当今这个时代,作为一个戒色者太难了!好在传统文化给了我力量,后来通过反省和努力,我基本上做到了不再主动去看擦边内容,无意间看到了也能尽快去调服欲望。
这些主流的娱乐APP,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擦边内容呢?因为它们是商业APP,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当今这些商业公司的商业逻辑就是要迎合并勾起用户的欲望。除了用算法推送给用户一些感兴趣的内容,还要在这些内容中加入很多擦边元素,让用户欲罢不能。这样才能获得巨大流量。自媒体要做内容,要是不找个美女什么的,估计也不容易火起来,于是大家都争着这么做。这些人的价值观是只要不违法,能赚到钱,管它会不会害人。商业社会就是这样,一切利字当头,道义什么的在他们眼中都是浮云。这是一个崇尚法律的时代,道德的教化会被很多人认为是没有用的。相信因果报应的人更只是很少数而已。
你要是想在这些商业APP中找到一些真正有益的传统文化内容,找得到吗?几乎找不到!真正有益的内容似乎都被边缘化了。别跟我说有益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这些APP里也有。就算有,这些内容可能也无人问津,毫无流量,孤独地存在于某个角落。真正有益的传统文化内容首先要通过审核就不容易。就算很难得地通过了审核,这类APP也不会把这些有益的内容推送给很多人,甚至根本就不会推送。你试过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刷到一个用逻辑和证据证明因果报应存在的视频吗?真正能帮助大众有所觉醒的内容在这些商业APP里几乎就没有立足之地。其实有益的内容在大众面前往往也会遭受冷遇。很多人被商业APP洗脑了这么多年,早就难以认同那些真正正确的价值观了。能够火起来的那些涉及传统文化的视频,大多数说不到关键要点,其内容不痛不痒,可有可无,但大众就是会喜欢。
我怀疑这不仅仅是商业运作而已,而是有意图的价值观洗脑。
音乐、影视也是一样。影视这里就不讨论了,说说音乐。真正有教育作用,同时又有艺术价值的音乐往往很少人懂得欣赏。流行排行榜上,大街小巷所播放的都是些什么歌?大部分都是一些经过商业包装的娱乐偶像明星所唱的口水歌,其实都是无病呻吟而已。这些歌的主题,要不就是情情爱爱,要不就是表达类似我是年轻人,所以我很牛之类的迷之自信。就是在迎合当代年轻人,以达到赚取商业利润的目的而已。这样的歌听多了,往往会变得缺乏大志,甚至可能会越来越不认同传统文化。我本人是“戒色之光”团队的创办者。“戒色之光”已经发表过数张音乐专辑了,但从不创作任何“情情爱爱”主题的歌,孝道主题的歌倒是创作了一些。早期可能有一些歌曲在风格上迎合了年轻人。但后来所创作的更具艺术风格的音乐,迎合的元素越来越少,听众也越来越冷淡了。但我不在乎。我就是在表达一个态度,我们的音乐跟那些商业音乐是不一样的!真正的艺术创作者应有一种不屑于迎合流俗的态度!后来的音乐,基本上都是已经成功戒色多年的人所创作的,是成功者内心的表达和对未成功者的劝说。毕竟戒色群体中,未能成功的人占大部分。他们不能体会这些音乐的内涵,或者不喜欢,可能是他们自己的损失。或许这个时代是一个颠倒的时代,有时作品太火了反而应该感到羞耻。
所以有没发现,参杂着商业目的的东西,多半不是什么好东西,会阻碍我们对真理的追求;而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不获取任何一分利润的,往往却是无价之宝。就比如传统文化!请问古圣先贤把真理记录在经典里,有收取一分一毫的版权费吗?没有。古圣先贤不会说某些理论是自己的发明创造。古圣先贤只是发现了真理,并无私地把承载真理的经典留给后人而已。在我们这个可悲的时代,大众竟然把为了赚钱而害人的东西当成宝贝,趋之若鹜,而无视、背弃了自己民族的古圣贤所留下来的无价之宝!
说了这么多,还是在强调价值观的作用。要警惕商业社会中各种流行文化对自己的污染。社会就是个大染缸,就连小孩子,其淳朴的内心也正在被电视、网络和手机里的商业内容侵袭着。难以相信这样的孩子,以后还有机会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诲,发现真正的真理吗?
戒色的人也一样,如果不能做到不刷短视频,不再喜欢那些流行文化,还能恭敬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诲,从而抵挡住各种诱惑并成功戒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