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戒色经验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弟子规笔记熏陶戒色法系列 展开/收起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哀公是鲁哀公,鲁国的国君。他有一天问孔子,您的弟子谁可以称为好学者?孔子对哀公说,就是回答他,『有颜回者好学』。这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颜回,这是唯一能得到孔子如此高讚叹的。他没有说别人,就说颜回一个人是好学者。为什麽?他『不迁怒,不贰过』。可惜不幸已经短命而死,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今也则亡』,没有这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还有谁能像颜回那样好学的。我们说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三千门人,就找不到一个跟颜回一样好学的,这也是夫子深深的感慨。

 

 

 

我们来看颜回到底怎麽好学,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学颜回。虽然当年没有其他的弟子赶得上颜回,但是我们自己,二千五百年之后,也应该立这个大志,赶上去,跟颜回做千年的知交,要有这样的一个大志。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根据何晏的注解,《论语集解》,何晏是三国时代的人。他注,「迁,移也」,就是当移字讲,迁移。《说文解字》说,「迁,登也」,这是登的意思。这两个意思都说得通。所以《雪公讲要》里面说,「移,有移易延长之意」,移易就是换了,移开,也有延长这个意思;登,有升高的意思。所以「不迁怒」就是说,发怒不会移易到人家身上,也没有说延长这个忿怒,忿怒的时间很短;也不会再升高,怒火不升高,会马上降下来,有这麽个意思。当然这个意思解得很浅,实际上有更深的意思。

 

 

 

我们来看《雪公讲要》里面说,「怒是一种烦恼。普通人发怒之后,其怒气延续升高,难以制止,是为迁怒」。颜回的本事是他不迁怒。他会不会有怒的时候?有,可是他绝对不会让这个烦恼升温,一定会立刻制止。刚刚动了怒的念头,立刻就把它克服住,克己复礼。「颜子好学,是指学道而言」。他好学,学什麽?不是学别的,学道,这才叫真正好学。现代人学杂七杂八的事,他也是很努力,那个不能称为好学,他学的不是道。像孩子,他晚上学打游戏机,可以学到半夜二、三点钟。那个不是好学,他学的是玩乐、嬉戏,不是学道。「任何烦恼皆是学道的障碍」,学道要去除烦恼。实际上,道人人本有,他不是学来的,所以学道是怎麽个学法?去除障碍就行。不是说去增加一些,而是减少障碍,去除障碍。障碍除尽了,你道也就得到了。

 

 

 

「烦恼起时,须有忍辱的工夫制止之。孔子称讚颜子庶几,有不善未尝不知」。庶几,是孔子在《易经.系辞传下》称讚颜回,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也就是说,颜子是一个非常贤德的人,庶几就是讲他非常贤德。庶几本来的意思是接近的意思,接近什麽?接近圣贤,这就是讲他贤德。所以后来我们也用「殆庶」,或者「庶几」,表示人很有贤德。他贤德在哪?「有不善未尝不知」,他自己有任何的过恶,立刻就能够觉察,反省的功夫极强。念头当中有不善,一动这个念头,他立刻觉察,才动即觉,觉之即无,就把念头放下。他有这样的功夫,克服烦恼真正到家。「因此,颜子动怒时,即自知其为烦恼,能以忍而止之」。他能够修忍辱,这个忍辱是什麽?忍住不生烦恼,不让怒火起来,不让恶念相续,这是忍的功夫。这个忍,不是说人家骂我,我就憋在心里,我不发作,那就不是忍。勉强的忍耐,不是这里讲的忍,这个忍是什麽?真正不让心中起恶念、起烦恼,止住这些妄念,这是忍。所以他「不使怒气续发,是为不迁怒」。这是《雪公讲要》里面讲到的,这个讲法契合我们修行人,讲得好。因为发怒,不管有没有道理,都是不对的,都要制止,这是烦恼,有怒就错。所以颜子的功夫,是能够不让怒起来,这叫不迁怒。我跟大家讲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当我们怒的念头一起,前念即起,马上觉察,立刻把那个念头放下,后念就没有怒。这个迁是什麽?不会从前念迁移到后念,它不延长,念头的时间很短。刹那间,烦恼念头一起来,立刻觉察,觉之即无,就放下了。这个念头,前面的念头已经消失了,后面念头又恢复清净了,这是不迁怒,这个功夫真叫成片的功夫,功夫得力。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