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这个境界跟颜回正好是一个鲜明对比,人家颜回入境界了,夫子讚叹,「贤哉回也」。冉求这里他不好学,不肯入境界,夫子在这里批评他。这个今女画,女就是通那个三点水一个女字的「汝」,就是你的意思。画是什麽?「从孔注」,用孔安国的注解讲,止的意思,就是「今汝止」,你止在这个境界上,你不提升了。画就是画而不进,画地为牢,你不肯再上进了。我们来看雪公的注解说,「求也艺,孔子引之向道,冉求辞以力不足。孔子曰:譬如行路,中道而废,可谓力不足。今汝自止,为艺术所缠而已」。冉求,他是技艺方面很行的,很会做事。夫子讲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这个艺是技艺的艺。技艺是帮助我们存养仁心,修养道德,最后实现道,就是见性。冉求的技艺只是止在技艺上,他没有去提升,所以「孔子引之向道」。
孔子真的是一位好老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他用不同的方法。你是在低级,他就慢慢提升你。你一年级,他提升你到二年级;你是二年级,他提升你到三年级。像颜回已经到了硕士班,这一提升就到博士班。冉求这里境界比较低,人家颜子已经证道了。道、德、仁、艺,我们用四个阶层来讲,人家颜回已经从德到了道上面,得道了;冉求还在艺上打转转,所以孔子要提升他。但是冉求他推辞,他说,『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不是我不喜欢,这个「说」不是说,是通假字,「说」是通那个喜悦的悦。不是我不喜欢夫子之道,是我力不足。这是一个藉口,託辞,就是实际上他不想再修了。「冉求辞以力不足」,他推辞了,他不愿意再上进,说我能力不行,我慧根比较浅,跟颜回比起来不行,差得很远,我功夫不能得力。
结果孔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就是譬如行路,像你走路,你走得很累很累了,你力不足的时候,你是走到一半、中道的时候,你就只好停止,停下来休息,这「中道而废」。是你真正走了,走在路上了,走到最后走不动了你才停止,不是说像你现在根本都不想走。「今女画」,那就不是力不足,是你不想走。所以,「行路中道而废,可谓力不足」,这是力不足;「今汝自止」,你现在是自己停止了,「为艺术所缠而已」,那是被你所学的艺术所缠。这个艺术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讲的音乐、美术那些艺术,它艺是技艺,术是一种能力。冉求这方面很强,擅长于政事,你让他领兵打仗,他能给你打个好胜仗。但是你让他去修道,他就觉得力不足了,夫子给他也是一个点评。「冉求非不好学,观其才艺可知」,冉求也不能说不好学,只是好学用在才艺上,他没有像颜回那样用在道上进取。「盖偏重于艺,缺于求道之心」,这是李炳老给我们点出来冉求的毛病,他偏重于技艺上的学习,缺乏了求道之心。「是以孔子勉其上进」,所以孔子在这里劝勉他,不是在这里只是批评他而已,其实就是劝勉他,让他上进、让他求道。夫子讲「志于道」,我们的志向应该在道上,而不是只在技艺上。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