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戒色经验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弟子规笔记熏陶戒色法系列 展开/收起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这个『互乡难与言』,根据《论语集解》里面所引的郑康成(郑玄)的话,郑玄说,「互乡,乡名也」,这是一个乡的乡名。「其乡人言语自专,不达时宜」,这个乡里头的人讲话很自大、很傲慢,甚至是粗野,不达时宜,这种人很难跟他交往。「而有童子来见孔子」,那个乡有一个童子来拜见孔子,孔子见了他。「门人怪孔子见也」,『门人』是孔子的弟子,弟子们觉得孔子不应该见这个童子,这样粗野的乡人,何必要去见?就是怪孔子跟他见。那是什麽?弟子们有分别执着,而孔子所提倡的是有教无类,只要你能学、你肯学,他就教你,不管你是什麽样的人,也不管你来自何方,教育里面没有歧视。所以孔子见他,就是教育他。门人在这里『惑』,就是疑惑,觉得孔子不应该跟他相见,孔子就教导门人。所以孔子真的是循循善诱,捉住一切机会来教导弟子拓开心量,要懂得包容、要有仁爱心,只要人肯学,再差的人,他有一念肯学的心,我们当下就要教他。

 

 

 

所以这里讲,『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集解》里面讲,「孔安国曰」,这是西汉孔安国先生的解释,「教诲之道,与其进,不与其退」。这个与当许字讲,就是允许、称许。教诲之道,老师教学生怎麽个教法?如果学生能够进,就是他要求学,老师准许他、鼓励他,帮助他求学;不与其退,如果他退走了,不学了,老师当然也就无可奈何,也只好随顺他,老师不会勉强弟子一定要跟他学的。如果是勉强人跟他学,这个老师也不是好老师,为什麽?好为人师,这是人之大患。老师都谦卑,「只闻来学,不闻往教」。你来向他求学,他有仁爱心,他一定满足你的心愿;如果你不愿意跟他学,你或者是种种原因不能够追随他学习,他也不会勉强你,很随缘,这是教诲之道。所以我们懂这个道理,要自己主动去找老师,你不主动找老师,老师不会主动找你,你要有求学的心才行。你不主动,他勉强教你,你会生逆反心理,那更麻烦了。

 

 

 

孔子这里讲,「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这是什麽?「怪我见此童子,恶(音务)恶(音饿)一何甚也」,孔子讲弟子们还怪我跟那个童子相见。这互乡的童子当然是不懂礼仪的,也不懂说话,孔子见了他,弟子们还责怪老师说不应该见那个童子。「恶恶一何甚也」,这是讲弟子们对于那些恶人,这个恶不是说他的心地有多少恶,就是比较差的人、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属于恶这一类。恶(音务)是厌恶,是动词。你们(这些弟子们)厌恶那些不如你们的、比较差劲的人,是不是太过分了?何甚,就是为什麽这麽过分。这是孔子委婉的去批评这些弟子们,你们的心量太小了,你们爱憎太分明了,分别执着太严重了。我是有教无类,你们分别执着,你们不是有教无类,你们是有类,类就是分别。认为那个互乡童子不是可以去教的那类人,你就不肯去教,不让我见,这太过分了。

 

 

 

底下又说,『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个洁,《朱子集注》是作「修治」来讲,就是修身、治身,自己要修自己。这个话《论语集解》是这样解释的,「郑玄曰」,郑玄讲,「往,犹去也」,这个往当作去的意思讲,这个去是讲去了以后。这个往也有讲是过去的意思,《皇疏》、邢昺的《注疏》这两家是讲往日的往,这个往是当往日,是过去的意思,《朱子集注》也是讲过去。但是李炳南老先生认为《论语集解》何晏的和郑玄的,说这个往当作去了以后,讲将来,那个意思更好,我们就当作将来来讲。「人洁己以进」,就是「人虚己自洁而来」,虚是虚心,能够虚心下来。虚己,这个己是自己,自己没有了,完全就是恭恭敬敬来求学的;自洁,洁是修治,把自己修得很整齐,这是代表尊师重道。诚心诚意来求学的,「当与其进之」,这个与就是指允许,允许他来求学。因为他是非常恭敬的来求学,虽然他自己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就是没有什麽基础,但是他有这分恭敬心,就应该教他。不保其往也,「亦何能保其去后之行也?」当下他这一分恭敬心来求学,我们就好好教他,可是我们怎麽能保他将来能保持这分恭敬心,他走了以后还能够力行教诲?这个就不能保了。你看孔子教学,只抓住当下,当下你要有好学之心,他就教你,认认真真的教你;如果你一下没有了这个恭敬心,改了心,他也就随顺你,他不会勉强你,他只看当下。所以他自在,他不会烦恼,绝对不会说,你跟我学了那麽久,做我的学生、做我的弟子,怎麽现在你就变心了,你又不跟我学了?甚至他跟别人学了,自己心里面还更不高兴。他不会这样想,随你去。说老实话,你要是不能够专一的学,一心一意跟老师学,你也学不成,变心就变心了,随你去,反正你也是没办法成就。很自在,一点执着没有。所以求学的人自己要懂,自己成不成就关键还是看自己,不是看老师。老师教育是平等的,真是有教无类,那是好老师。好老师的存心绝不会偏私,平等的教学,可是成不成就看自己,自己有诚敬心,尊师重道,而且做一个有恒者,这个重要。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