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经济问题,另外一个是教育问题。 当我们明白经济问题要靠布施、要靠努力,自自然然就不会有状况。接著就是夫妻之间要建立正确的教育孩子观念。刚刚我们提到学贵立志,不只我们学习要立志, 我们也要引导孩子立志。宋朝的名相范仲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小时候他刚好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他对这位先生请教:你看看我以后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 先生看一个小孩居然说他要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就对他讲你是不是胃口太大了。范仲淹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接著又说:不然这样好了,你看看我能不能当医 生?算命先生觉得很纳闷,怎么两个志愿差这么多?他就好奇问他,你为什么两个志愿从宰相变成医生?接著范仲淹就说到,因为只有宰相跟医生可以救人,良相是 救一个国家的人,良医可以救一切他的病患。算命先生听完很感动,一个孩子这么小就有这么远大的志向,他接著就对范仲淹讲,你有这颗存心,就是真正的宰相之 心,你以后一定会当宰相。这算命先生也很懂得教育,懂得适时给予孩子鼓励、肯定。
假如你是算命先生,你会不会对范仲淹说他一定可以当宰相?假如是我,我说他一定会当宰相,因为他读书跟其他人一不一样?其他人读书是“十年寒窗无人 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我的荣华富贵。而范仲淹读书的目的在哪?要造福人民。他读书是无限的喜悦,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往后就多一分力 量可以利益人。其他为功名读书的人常常会活在患得患失,第一次没考上,第二次就在那里紧张得半死,而他们对每一句义理领会出来的境界高下绝对会有很大的差 别。
引导孩子立大志,他往后念的每一本书跟其他的学生也会不一样。当他有这分志向你都不需要推他,他就会用心去读书。我们现在问这些学了几年中国文化的孩 子,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他们会只有一个答案,他说就是要做圣贤人,读书志在圣贤,但是目标确立好了也要一步一步走过去。“登高必自卑”,要爬高山从哪里? 从山下慢慢爬上去;“行远必自迩”,我们要走很长远的路,也是从眼前这第一步跨出去。我们不画一个大饼,我们告诉孩子,当圣贤人首先就是先给母亲倒杯水, 先给母亲拿个拖鞋,先当一个孝子就是往圣贤的路上走过去,先捡起眼前的一片纸屑,你就是当好公民。当你在念书的时候都很专注,当所有同学的榜样,你就是在 当一个好学生,都是往圣贤的路上大大的跨了一步。所以引导志向也要循序渐进,从当下开始努力起。
有个孩他们的老师问他,假如你们现在有一亿,你会想做什么?诸位朋友,你可以回去问你的孩子或孙子,他假如有一亿会想做什么?会不会第一个念头是去吃 麦当劳?这个孩子说道,第一我要盖一所学校,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第二我要盖一所医院,让很多病苦的人能得到安慰、得到健康。这个孩子为什么 有这样的志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孩子从小接触的都是读经的孩子,接触的都是推广中国文化的老师,那他当然就是这样的志向。环境的教育影响甚大。第三 个(他讲了三个志愿)以后要当蔡老师。假如这是你儿子,你听完以后内心怎么样?可能会高兴一个月,晚上睡觉还会偷笑。
老师听完以后,因为他母亲正在外地讲课,老师打了电话给他的母亲说:你看你儿子今天讲了这三个志愿。讲完以后这个妈妈没有偷笑,这个妈妈当天晚上就打 电话给她儿子,她说:儿子,你有这样的志向很好,但是这三个志向是不是一定要等你有一亿的时候才能做?一般的家长已经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但这个妈妈 却一点也没有被这个喜悦冲昏头,抓住这个机会教育,问了孩子以后接著又说:蔡老师有一亿吗?蔡老师现在是一贫如洗。这么一问,孩子感受到不一定有钱才能做 有意义的事情。而当他以后要办一个学校,更重要的不是有那个建筑物,而是他有没有真实的学问,而这些功夫都是在他现在每天努力的学习。立志重要,而引导孩 子立志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