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断恶积善 / 文章
四维(上)

     总叙
  传统文化里五伦五常是根,四维八德是从五伦五常衍生出来的。五伦是道,五常是德。四维是礼、义、廉、耻,是性德的德目,管仲说这四个字是「国之四维」,是国家的四根支柱。「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房子没有四根柱子支撑一定会倒塌,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不知道礼,不知道义,不知道廉,不知道耻,这个国家就很危险,离灭亡也就不远了。现在的世界是乱世,地球的灾变很多,这不外乎是人心的感应,如果我们能知耻知错,把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些德目都找回来,发愤勇猛精进改过,社会就能安定,地球灾难就能化解,所以认识礼义廉耻对现在的大众太重要了。
  礼
  礼是什么?「礼」是约束身体行为的标准,一举一动、一言一笑要合礼。佛门讲「不犯威仪」,威仪就是礼貌、礼节,处事待人接物有分寸就是明礼。孔老夫子说得很好,「不知礼无以立」。在过去的社会,如果不懂礼就没有法子立足,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礼义之邦,人人都知礼守礼。我们跟人往来,不管是第一次见面,或者是老朋友,都要有一点礼物。一定要懂得跟我往来的人,他是什么样的身分、地位,跟我什么样的关系,我应该送什么样的礼物,都有讲究的。懂礼、守礼、持戒的人,哪个不欢喜?恶人也欢喜你。所以要有智慧省察时节因缘,该行什么样的礼节?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求学,在这之前,我接受章嘉大师教导三年。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体会到戒律重要,所以对儒家的礼也很重视,我到台中请李老师给我们讲《礼记》。儒家有《周礼》、有《仪礼》,《周礼》是国家的典章制度,像现在的宪法,国家的法律规章;《仪礼》是生活的仪规,处事待人接物应当要遵守的礼节。而《礼记》是杂记,如现代的杂志,这里面有许多是解释《周礼》跟《仪礼》的文章,说明这些礼节的理论依据,为什么要制订,在生活当中应当如何来学习。这在古时候称之为三礼。《礼记》头一篇是《曲礼》,我好像请了六、七次,李老师才答应为我们开讲《曲礼》。
  《礼记》是很长的一部典籍,李老师选的是《曲礼》上下篇,《曲礼》是生活教育。第一天开讲的时候,老师就说:「儒家的礼、佛家的戒,现在是最不受人欢迎的。」他说:「我们讲这个干什么?我们是不是真发心学礼?真的能懂得礼吗?」最后跟我们说:「我为大家开这一堂课,希望大家将来与一切人交往,不要让人讨厌你,我们这个课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人要做到跟一切人接触的时候,别人欢喜你、不讨厌你,你做人就成功了。如果你做人在在处处让别人讨厌,你自己一定要检点、要反省,要把这个因素找出来,消除这个因素,然后就能得到大众的欢迎,这在佛家叫「忏悔」,儒家叫「改过」,改过跟忏悔在儒、佛里面是回归自性的重要修行手段。
  李老师编了本《常礼举要》,那是礼的最低限度,不能再低了,不能再少了。这个东西我想我们每个同修都应该发一本,好好学习。懂礼,在社会上,无论在中国外国,不会被人讨厌。我们没有希望别人欢喜、赞叹我们的念头,只求跟大众相处,别人不嫌弃我。李老师开宗明义,第一堂课就把这个目的说出来。有礼才有往来,礼是有节度的,换言之,礼是社会的秩序、规矩,今天的法律也包括在这里面,它的范围非常广大,人人能守规矩、守礼、守法,大家就可以和睦相处。譬如人与人相见,相见有礼,最恭敬的礼是三鞠躬。我们是现代人,要学现代的礼。学佛的人,我们只有对佛像才行跪拜礼;对人,从我们不提倡行跪拜礼,合掌三问讯是最敬的礼,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常讲佛法要现代化、本土化,大家要真干。你要走上现代化、本土化,这样佛法推广容易,大家都愿意入佛门来学佛法。
  有很多人看到学佛的人见到法师都要跪拜,他不学了,怎么样他也不进来,他膝盖骨很硬,弯不下去。你看,这就是我们对礼的把握不能恰到好处,把许许多多的人挡在佛门之外,罪过!如果是合掌三问讯,他说「这个我也可以」,你就带许多人入了佛门。所以礼不能不到,也不能过分,要恰到好处。如果超过这个节度,就是谄媚巴结,这个不合礼,如果不及,显得自己傲慢,所以一定要符合节度。我们现在跟一切善友往来,我们要行什么礼?如果是出家的大德,用「顶礼双足」是可以的。但老和尚一定跟你说「一拜」,老和尚叫你一拜你就一拜,你如果拜两拜就显得巴结了,就不合礼。老和尚不说「一拜」,你也拜一拜,这是合礼的,为什么?我们只有拜佛像才拜三拜,拜人只一拜,这个同修们记住,不管他说「一拜」,或者不说,都是拜一拜。我们说「三拜」,其实一拜就圆满了,这个道理要懂。行接足礼也要看在什么处所、在什么时间,一定要观察清楚。譬如老和尚在吃饭,这个时候决定不拜;他在休息、睡觉,这个时候不拜;他在忙事务的时候,不拜。有时节因缘的,错了都是失礼。不在佛门的其他的场合,见到老和尚,只问讯,不拜。绝对不要以为这是对老和尚不尊重,否则你就错了。可见得「懂礼」这两个字相当不容易!
  我们现代的社会,包括我们自己,与一切大众往来的时候,常常把礼节疏忽了,殊不知礼节是性德的自然流露。民国初年,有不少人写文章批评礼对人的约束太多了,比不上西方人的自由开放,对于西方的文化非常羡慕,而认为礼教是吃人的,所以极力废除礼教、打倒礼教、扬弃礼教,果然礼教被社会大众遗弃了。遗弃的结果怎么样?现在社会状况我们见到了,大乱之世,人没有礼。所以我们读到经典上这些礼节,实在讲非常感慨。虽然这个世间不讲礼了,可是我们以礼对人,人家都欢喜,他并不讨厌。由此可知,好礼是天性,绝对不是孔老夫子、孟老夫子想出来的一套办法,它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自性本具的德行。
  「性德」这个名相很抽象,性德到底在哪里?从礼里面显示出来。在佛家,除礼之外还有戒律,从戒里面显示出来。礼与戒都不是圣贤们制定的,而是古圣先贤心行自然的流露,给我们看到了。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对人、对事、对物,自然具足礼貌。如果对人、对事没有礼貌,这个人是凡夫,没有见性,圣人哪有对人无礼的道理!这是我们要明了、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凡夫,念念希望超凡入圣,这些地方不能不留意。无礼就是将自己的本性迷失了,所以表现在外面就与礼法相违背了。
  人与人相往来第一个就要懂得礼、懂得敬,人跟人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化解冲突,才能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要问从哪里做起?从知礼、守礼、行礼做起。把礼节做到,最基本的是《弟子规》。《弟子规》是最基本的礼教,《感应篇》是最基本的因果教育,在佛法是《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在行持上跟《弟子规》、《感应篇》差不多。礼的精神是恭敬,对人事物平等的恭敬心,用恭敬心落实在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是真正有用的学问,是每个人必须要学习的。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