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管理之道 / 文章
领导者要做到“尊五美,屏四恶”
钟茂森博士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要有一定的标准,我们来看看《论语》当中有没有这方面的标准,确实也有。
  在《论语﹒尧曰第二十》最后一篇,就有一段,“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从政”也就是做公务员、做领导,从事政治。孔子所说的不仅对于政治领导、公务员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其实对任何类型的领导人都是很好的指导。也就是说,你怎么做好一个团体的领导人,或者你怎么样为一个团体去服务。孔子在这里也劝善,他说了五美四恶,总共九个方面。“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孔子讲,要尊崇五种美事、屏除四种恶事,这样的人可以从政,你可以做很好的公务员,你也可以当好一个领导。你要为领导服务也一样,不管是君、是臣都需要“尊五美,屏四恶”。
  我们来看下面,“子张曰:何谓五美?”什么叫五美?孔子答覆说,“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就是五美,非常简洁。你能做到这五桩事,你就是一个很好的领导人,你是一个很好的公务员,你是一个很好的文职人员。孔子说君子为政,第一,惠而不费,惠是恩惠,给人民以恩惠而不耗费财力。如果说要耗费财力才能够给人恩惠,那不是有智慧。第二,劳民而不招民怨。你役使人,就是让人干活,他不会怨恨你。第三,欲而不贪。你有欲望,但是这个欲望不是出自于自私之贪;换句话说,你是有你的所图、有你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是公而无私,私心就叫贪,为公的就是不贪,有欲而不贪。譬如说你想做一件事情,为社会、为大众做一个好事情,这是欲,但不是贪。第四,泰而不骄,泰是心里面很安泰、平和而不骄傲。做领导最怕是骄傲,一骄傲他就不能够听人劝谏了。第五是威而不猛,威是威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举止言谈都合礼度,这是威,但是不凶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张代我们问了。这是孔子的弟子,子张是从政之人,他很想了解君子所谓的“五美”,第一个“惠而不费”是什么意思,底下是孔子给他逐条的说明。他只问第一个就行了,后面的二、三、四、五就接下来回答。“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什么叫惠而不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人民百姓的利益我们要照顾到,“因”是顺著,顺著人民的“所利而利之”,给他们以利益,也就是要制定利民的政策,使人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看人民有什么需要,譬如说现在如果经济很差,人民生活很困苦,首先得要发展经济,让人民吃饱饭,穿上暖和的衣服。能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安定了,接下来干什么?就要给他教育,就要制定教育政策,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化为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像文革以后,三十年改革开放,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基本的一个立国点。经济发展到现在,大家都吃饱穿暖了,甚至一部分人已经生活富裕起来了,怎么办?要大力发展道德教育,发展传统文化教育,转为以道德教育为中心。这是孔子在卫国时候,他的学生冉有问他,这卫国这么多的人,要怎么对待这些老百姓?要“富之”,让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呢?然后“教之”。教导他们,让他们懂得做人,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人生,使社会和谐,这要通过教育,这是利益人民。做领导的就是要制定这个政策,确定发展的方向。
  第二个,孔子又说,“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什么叫劳而不怨?你选择天时,特别是古时候农业社会,农业生产要靠天时,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不能乱,所以要择天时以劳民。当老百姓在农忙的时候最好不要劳民,不要在农忙时期去搞很多所谓的公共设施建设,修桥补路、兴建宫殿楼阁,那些事情都要在农闲时期,这叫择可劳而劳之。这谁会怨?就不会有人怨。要保证人民百姓基本的生产。做为一个团体的领导,也是要看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人,不可以让某些人承当很多很多的工作,累得气都喘不过来,另外一些人又很清闲,不可以这样,这也会遭怨,心里不平衡。对所有的员工下属都要一张一弛,有松的时候,也有紧的时候,不能总是紧著,紧的就会断,该放松得放松一下,当然也不能老放松,老放松就松懈下去,再紧不起来了。这都是懂得用人。
  第三个,“欲而不贪”是什么意思?孔子讲,“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有没有欲望?有。他有想法、有欲望、有目标、有理想,他的欲是“欲仁”。他要行仁,推行仁政,首先他自己内心要有仁,欲仁而得仁。仁就是爱人,心里常常想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是仁。孔子讲,“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你真想做一个仁者,你心中爱人,没有自私,你就是仁者,所以何必要贪?“焉贪”就是何必要贪。为什么不要贪?贪不到。你要贪得到,你可以贪;你贪不到,何必贪?凡人不懂这个道理,他要用贪心去取得名利、富贵、财色,能不能得到?命里有,才得的到;命里没有,得不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儒释道圣人都是这样教我们,这是事实真相。如果靠贪心能够得到,那些圣贤都要贪,为什么不贪?靠贪也得不到。所以欲而不贪,我们只为大众做好事,不要想自己,这样你反而得到福报。你能利他才是自利,善有善报,愈布施,自己得到的福报愈大。如果你要自利,自利反而是自害,害了自己。所以“焉贪?”这个话说得好,何必要贪?贪不到。贪利,你用贪,何利之有?得不到。
  下面又说,“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这是讲第四个美事,泰而不骄。君子待人接物虚心平等,对待人不管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众寡是讲人数的多寡。无小大,是讲人地位的高低,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都不敢怠慢,都平等对待,恭敬一切人,这就是泰而不骄。他的心是舒泰的,心平气和,他没有骄慢,一视同仁。
  最后第五个方面,“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君子端正自己首先从衣冠上开始,端正自己的衣冠,穿著得体,这是自重自爱。如果穿著不得体,那是自己贬低自己。穿著不是一定要穿得华丽才高贵,《弟子规》上讲的“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得体就行,就是恰当,合乎自己的身分、合乎自己的家世。如果我是个穷人,故意穿很华丽的衣服,这是不得体,反而显得这人爱慕虚荣,是自己贬低自己,所以衣冠端正整洁就行。尊其瞻视,瞻视仪容都要有一定的威仪,就是举止落落大方,心地无私无欲,大方得体,对一切人平等恭敬。俨然人望而畏之,令人望到他的这种容貌,俨然,很有威仪的样子,使人生起敬畏心,这个畏不是害怕,是尊敬他,而且在他面前不敢造次,这就是威而不猛。他这话是反过来问的,这不就是威而不猛吗?有威仪而不凶猛,人见到这样的君子又敬爱、又敬畏。这是君子五美,孔子告诉我们做领导、做公务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你有这样的风度、品德,你才能够带得好这个团体、带得好这个班子,否则底下人不服。不服你,他就不肯给你卖力干活,你的意图就不能够得到落实,你的理想也没办法实现,所以还得要好好修自己。这是“善相劝”,孔子教我们这五个方面,其实对每个人都适用。
  底下又补充,“何谓四恶?”子张又问什么叫四种恶事。这四种恶事要防止,所谓“过不规,道两亏”。孔子规劝我们,对这四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这是四恶,我们一条条的说明。第一个,不教而杀谓之虐。这是为政者、当官的,如果不先教育人民,人民犯罪了就杀,这叫虐,暴虐。这个杀可以涵盖惩罚,你没有教导他,他就不会,不知道怎么做人、不知道怎么做事,做错了你就惩罚他,这也叫虐待。真正爱护他先要教导他,《礼记.学记》上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领导人到老百姓,都要学习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是立国首要任务。譬如说,如果你没有好好的教他怎么做人、怎么孝敬父母、怎么忠于祖国、怎么廉洁奉公,他做了官贪污受贿,把他抓起来,然后严刑拷打,甚至判处他死刑,他心里也不服,他带著怨气走。应该怎么样?先教育。大力提倡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从上至下统统得学,特别是因果教育,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讲清楚,他如果再犯,那时候再惩处,他心就服了,就是被杀头他也心服口服,他没有怨气。所以,当官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教育百姓。同理,一个团体、一个企业,它的领导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教导他的员工下属。一个领导有三重身分,作之亲、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是做他的父母,你要像父母一样关怀他,这是作之亲;作之君,是领导他,把他引导到正道上来;作之师,是教导他,让他懂得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才是爱民,爱自己的下属。
  第二个,不戒视成谓之暴,戒是告诫,成是成果。为政的人,当领导的,如果不是事先一再的告诫,立即就要看到成果,这就是“暴”,暴政。譬如说要完成一件事情,事先得赶快通知做好准备,命令要早发布,而且要常常叮嘱下属要防范哪些过错,一再的告诫,他自然就会做得好。当领导的就像当老师、当父母一样,就是常常告诫孩子防范过失。很多事情不用领导亲力亲为,你只要做一个告诫,提醒他的这个角色就行。如果不早提醒、不一再告诫,他做不好,你还惩罚他,必须要求他达到你的这个完美的要求,那就是暴。
  第三,慢令致期谓之贼。政令发布很慢,但是又限期完成,非常紧急、刻不容缓,这等于贼害人民,贼害自己的下属,这对不起人。当然有迫不得已的时候,可能真的有时候很紧急,刻不容缓,但是不能老这样。老这样,第一次行,两次行,第三次恐怕就不灵了,大家就怠工了。这种是什么?实在没办法才这样,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尽到自己的职责,我能早发布政令就早发布,让大家提早做好准备。譬如说一件事情命令下去之后,你还要常常督促,让大家“宽为限,紧用功”。就怕什么?你不督促他,事情忙,他忘了,然后临到限期的时候才突然提起,他也来不及,你生气,做领导的生气也没用,谁叫你不事先早做提醒。所以,做人君也不容易。
  底下第四个,“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有司”就是官吏,这种官职,管事的、职位比较卑微的,像出纳似的这种人,不是主要领导人。“与人”就是给人,“犹之与人”就是犹如给人财物,“出纳之吝”这个吝是吝啬,出手很吝啬,就是小家子气,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小家子气“谓之有司”。就是这个人气量不大,眼光短浅,小家子气,这种人当不了好领导。大人有大量,量大才福大,处处都在小事、小物上著眼,放不开,成就不了大事。这是孔子告诫子张,也是告诫所有从政者、做领导的,要防止这四恶,要尊崇五美,可以做为我们“善相劝,德皆建”的一个补充。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51026.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57-05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