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自己的错误还掩饰,我们要了解,恶,掩饰,它会变得愈来愈大。我们看堤防,溃堤,可能就因为蚂蚁的蚁穴那个洞,慢慢慢慢扩展,最后整个堤防都溃散。
一个恶、大恶,往往从一念偏差,不懂得去改过,慢慢做大,最后就回天乏术,就造弥天之罪恶。所以小时偷针,大时就偷金。当父母的人假如懂这个道理,孩子第一次撒谎、孩子第一次做错事情,那是最重要的关键时期。慎于始,让他非常警觉。
司马光先生,一代完人,平生所做的事,没有不可告人的。得力于小时侯,他跟他姐姐在剥胡桃皮,后来剥啊剥啊,好像剥不下来,他姐姐稍微离开了一下,刚好家里的仆人经过,看到他在剥,就教他拿开水烫,就很好剥下来。后来他姐姐回来了,“你怎么剥得这么快?你这个方法很好,你怎么会?”他说“我自己会的”。现在想想,小时候也很容易炫耀自己,不是自己的能力还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刚好被他父亲发现,就呵斥他,小小年纪怎么可以妄语?所以那一次的教训,他一辈子没有妄语,做得任何事,敢对得起天地。这个是马上有错误的念头,小恶,父母就把他纠正过来。
护念好孩子,回过头还要护念谁?护念好自己。能接受别人的劝,别人就愿意提醒我们。像最近,我有一个同仁,他就提醒我,因为他发现我吃饭的时候,有时候还会跟同桌的人交流。他说吃饭的时候讲话,有时候可能嘴巴里面还有饭菜,这样比较不文雅。甚至于实在没办法要跟人家对应,最好是吞下去,然后喝一点水,不然你刚好吃芝麻油条,吃的时候那个芝麻刚好你一打开来,好几个黑点,人家被你吓到了。这个都是为人想,自重而后人重,一举一动都要有威仪。我觉得他这个提醒非常好。他是两、三个礼拜以前提醒我的。他提醒我的时候,我说谢谢你的提醒,为了回报你这个护念,我从今天开始绝对不再犯,犯了接受你的处罚,你提出来,我受处罚。这个也是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人家是在护念我们、提醒我们,这个应该超过滴水之恩吧?怎么回报?不要让人家的苦心白费。请问大家,这一生多少人劝导过我们?我们改了没有?父母的劝导、老师的劝导、爱我们的人的劝导,我们改了多少?不能不改,不改叫无情无义。讲情义的人,能够把人家的真心放在自己的心里面,变成鞭策自己的力量。
师长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成就?他三位老师给他的教诲,他不敢忘啊,一听完一干就是一辈子。章嘉大师教导他布施,他一生不断布施,果报也很殊胜,财布施得财富,圆满的财富。什么是圆满的财富?不需要钱的时候,口袋里一毛钱都没有。为什么?你放很多钱很重,走起路来还会晃,而且心里也很有压力,为什么?怕人家看到钞票,你看多不舒服。所以财布施圆满的人,不用钱、口袋里一毛钱都没有,需要钱的时候,几千万、几亿,起个念头钱就送来了。
告诉大家,真理可以在每个人的人生显现才叫真理。真理不是在某些人身上显现,那就不叫真理,那叫偶然。所以圣教是有求必应,你如理如法去修,一定可以感殊胜因缘。了凡先生命中无子,后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他改造命运。尤其又留了这本《了凡四训》,利益了几百年的人,不只利益中国人,日本、韩国都非常重视这本书。稻盛和夫,这在企业界现在是顶尖的模范,他给全世界的年轻人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了凡四训》,怎么改造命运?
怎么改造命运?“恶”不要怕人家知道,还要发露忏悔,后不再造。古人不掩饰自己的过失,然后惭愧,奋发图强,把它改过来,这样的态度上天会降福给他。有过失不改,还懒惰、懈怠、苟且,这上天会降祸的,祸福在一念之间。而且古人不止人前非常谨慎,没有人时候也谨防自己有错误的邪念。古人修身的工夫,特别重视慎独,只有自己在的时候,常常就像四书里面讲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虽然身边没有人,就好像十个眼睛在看他、十个手指在指着他,他不会放纵自己,他会战战兢兢。古人是什么?每天睡觉的时候,盖着被子,想想今天有没有做错事?假如今天有做不好的事,连对着棉被都觉得很惭愧,这个是古人的心境。
古人防非止恶,到什么程度?作梦,梦里面有不好,他都忏悔。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杨翥,他作梦梦到自己走到一个李子园,摘了两颗李子来吃,隔天醒过来,面壁思过,几天不吃饭。假如依这个标准,我可能会饿死,这个学问差太远。杨翥,他怎么反省自己?我在梦里面,没有取得主人的同意,我就摘了人家两颗李子,是平常这个道义跟利分不清楚,是不义的行为,不可以做。隔天就反省。所以我们不只“恶不恐人知”,连作梦任何人都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的过恶,都要深深忏悔。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作梦梦得不好,也代表平常也是胡思乱想。
古人的态度让我们很佩服。而且恶不改,尤其愈高位的人,他恶不改,所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从家庭来看,当父母的人不改过,下一代会遭殃、下一代会学坏。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恶不改,那整个国家的风气就带坏了。“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宋朝的曾巩跟王安石交情很好,结果皇帝神宗就问曾巩,你觉得王安石这个人怎么样?曾巩就说,王安石的文章、王安石的品德都不输给汉朝的扬雄,但是他比较吝啬。结果皇帝听了以后,就说了,“王安石不重视富贵,不重视财富,怎么会说他吝啬呢?”结果曾巩就讲,我所谓的这个吝啬,是王安石很勇于承担,勇于为国家做事,但是却吝啬于改过,不愿意针对自己最严重的问题去痛改。其实这个就是一个好面子害死的。
一个举足轻重的官员好面子不改过,那忠臣的话他就听不进了。忠臣的话一听不进,听谁的?谄媚、巴结他的人。结果最后国家因为他招来很大的祸患。所以这个宋神宗听完也点点头,表示同意。王安石有宰相的才能,但就因为没有办法改进自己的过失,导致危害整个国家,后世对于他的变法,就有很多批评。以他这种宰相之才,都会产生这么不好的影响,就因为不改过,更何况我们没有他的才干,又自以为是,那可能就天天活在过失当中,而蹉跎了自己的人生。这个是要勇于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