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做错事了,父母责骂我们的时候不能顶嘴,要以恭敬的心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一个孩子跟他的母亲吵了架,忍受不了就离家出走了。身无分文的他又饥又渴在一个小店门口徘徊了很久。老板是个好人,给他一碗汤面。这个孩子说:“老板,我跟妈妈吵了一架所以跑出来了。遇到你这么好的好人,给我一碗热腾腾的面吃。哪里像我的妈妈这么绝情。”老板却说:“你想想,我只给你这一碗汤面,你就已经这么感恩。你的母亲从小把你养大,给你做了多少碗面,为什么你对母亲没有一点感恩?”这一句话提醒了这个孩子。“母亲对我付出了多少?哪里是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对我的付出可以相比的?”孩子醒悟了。
 
现在的人,父母一说他,不管说得对不对,他一定要顶回去。这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实际上也是傲慢的表现。假如老是顶撞父母,会有什么后果?父母是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只要对父母有丝毫不恭敬,都是有罪过的。只要让父母伤心难过,就得承受因果规律的惩罚。老是抵触顶撞父母的人,在外面就会事事不顺,还总是被别人看不起。而假如能够改掉抵触顶撞父母这个毛病,就能得到好处。有一篇文章说,一年不抵触顶撞父母消三十年晦气。是不是真的笔者没研究过,但可以肯定的是运气会变好。
 
古时候有个人叫作俞麟,表面上很恭敬父母,但是内心里对父母有怨气,他表面的恭敬只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他有当官的命,但由于内心对父母不满,功名就被神明削掉了。所以我们要怎么做?父母责骂的时候不但不顶嘴,内心还要保持恭敬,不能有一点不高兴。
 
但是被父母批评了,一开始想做到心里完全没有不舒服也不容易。那可以这样想: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今天之所以被责骂,因为过去我责骂了别人,现在回到我身上来了,是我自己在骂自己。深信因果,每次都能练习这样想,功夫到家了,不要说父母,被任何人骂都能忍下来。这就是修行中的“忍辱”,要怎么学忍?先从恭敬面对父母的责骂开始。到了外面,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也能忍,人缘就变好了。
 
各位可以思考一下,父母为什么要批评我们?还不是因为担心我们做错事,走错路。蔡礼旭老师说,生一次气要三天才能恢复身体。而父母明知对身体不好还对我们生气,其实也是有一颗爱护我们的心。我们如果不懂体会,不懂得快点改过来,心里还不高兴,那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心,太对不起父母了。蔡老师说,有些小孩做错事,被父母骂了,心态就是好倒霉,下次不要被发现,而没想去改正错误,这也是辜负了父母。
 
如果父母指出我们的缺点,即使我们能做到恭敬,但是听过后就当耳边风,也不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错了,这样也伤父母的心。有的人,父母说了很多次,他就是不改,这样父母也只能摇头叹息,心里无奈,却又非常担心他。那种痛苦的感觉我们能体会吗?我们忍心这样对待父母吗?
 
而如果父母每次指责我们,我们都能反省,并改正过来,那么我们的德行会提升,办事能力就会不知不觉提高,自己都意想不到!父母看到了也会内心感到欣慰。那我们就等于做了好事,命运就会越来越好。
 
有人说,父母批评得对我们要听,那假如父母批评错了,或者父母的观点错了,难道我们还不解释一下吗?不要解释,父母骂我们的时候正在气头上,如果解释可能会越描越黑,父母看你回嘴,情绪也会更加不好。让父母更加生气,就造作恶业了。
 
特别是有些学习了传统文化的人,接触了一些道理,父母有时候观点不正确,一说就要辩论,那就太错了,长浮华了,学了道理,懂得跟人辩论,但是却做不到,连弟子规前面几句都做不到。
 
所以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无论说得对不对,我们都不要顶嘴,顺势而为,恭恭敬敬地面对。慢慢地,父母气就消下去了。父母说了十句,有九句是错的,只有一句是对的,我们就想那一句说得对的。父母误会我们的,过后也可能会察觉到,可能就会打圆场,叫我们去吃水果。蔡老师说,这时候,你可不能对父母说,怎么样,刚才骂我骂过头了吧?做人不能缺根筋。至于父母有错误的观点,不要马上就跟父母讲道理,可以找适当的时机慢慢再沟通。
 
蔡老师说,你能够做到这样,慢慢的父母就会觉得你这个人不简单,会对你更加信任。以后父母有什么不对的,你去规劝他们也就容易听得进去。
 
除了“父母责,须顺承”,师长责,我们也要顺承。
 
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随便批评人的。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执着,没有控制的欲望,不会把别人的过错放在心上;而如果你有傲慢,一批评你,你心里不高心,那就得罪你了,和你结了恶缘,这样的事有智慧的人可能不太愿意做。所以我们要反思,在家里都接受不了父母的批评,到了外面,有智慧的人会帮助我们吗?很难。
 
而如果我们有恭敬心,肯接受教诲。那么老师就会批评我们,这是老师的责任,而不是说老师喜欢看我们的过错。所以老师也要看我们肯受教才会批评我们,而且有时候会批评得很严厉。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要感到高兴。为什么?老师真正看得起我们,觉得是个可塑造之才,才会批评。这是对我们负责任。
 
我们得马上痛切反省,把错误改过来。不断地改过,这是期许自己能成为圣成贤。
 
人要常常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哪怕是自己很荣显,也要常常有一种贫困、落寞的心理准备。人,哪里能够保证一生平平坦坦、顺顺利利?要在富贵,顺利,丰衣足食,家世旺重的时候,修养自己承受风雨、苦难折磨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素质教育。
 
古人常讲“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要常常想到,我不如意的时候怎么办。即使是自己很有学问,也要常常想到自己还是很浅陋,心存谦卑、恭顺的态度。这样的人就是有福了。这样的心态,如何培养?就是要从“父母责,须顺承”这上面去养成。不怕吃亏,不怕被人责备。受责备、吃亏正是增福。要学会恒顺,学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样,福分才能够长久,学问才能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