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业无变
“业无变”告诉我们,我们的学业和事业不要轻易改变。
 
可以想想,假如我们出去工作,不到几年就换了很多工作,没有一个工作做得长久,那么父母会怎么想?当然会非常担心。让父母担心就已经孝道有亏。
 
我们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老是换工作?有可能是工作不负责不认真,导致领导有意见;也可能和同事相处不好,工作不开心。而只要有一点不开心就马上辞职不干,是很不好的。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到自己父母的感受。所以为了父母,一定要把弟子规学好,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懂得如何和领导、同事相处,有什么小摩擦也能忍下来。
 
也有的人,内心浮躁,觉得在这个行业或单位赚不到钱,就想转行或者跳槽。这样做人不够厚道。到了某个公司也是缘分,也得到了这个公司的栽培,应该要有感恩之心。如果是别的公司用更高的薪酬来聘请,自己为了利益而忘记恩义,跳槽过去后还跟原来的公司竞争,这样久而久之也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在社会上会难以立足。须明白,人的一生有多少财富是已经天定的。财富不是因为跳槽而得来,而是过去生布施而得到的福报。所以如果老老实实呆在一个公司尽自己的忠诚,相信不但能获得应有的财富,还能够因为厚道得到额外的福报。
 
也有的人,选择行业不慎重。一开始不认真观察和思考,没看清楚就入行了。结果发现这个行业做的是不法的工作或是危害社会的工作,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所以选择行业要慎重,即使不违法,也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道义,以免自己入行后感到后悔。还要去找别的工作,就浪费了人生很多宝贵的时间。选择行业要注意不要选择杀生的行业;不要选择危害大众健康的行业(比如生产各种化学食品添加剂);不要选择娱乐行业(传播负能量,误导青年很严重);不要选择和赌博相关的行业(让大众贪心,因为参与赌博而家破人亡,比如现在的证券公司,很多没有引导大众进行价值投资,而是鼓励他们像赌博一样去炒股,这样的公司,最好就不要进去同流合污)。总之选择什么行业都要慎重,要符合道义。
 
选择行业要慎重,选择领导也要慎重。不能看人看不清楚就跟着他,以后他出事了,自己也跟着受罪。看人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德行,而不是看他有多少权势。比如春秋时代,百里奚很穷困的时候,想去投靠虞国国君,蹇叔是个很会看人的人,就劝他说不要去。百里奚实在太贫穷了,没办法,还是去了。虞国国君是个昏庸的国君,不久后虞国就被晋国灭掉了。虞君被俘虏,百里奚也跟着被抓,被作为陪嫁的人送去秦国,命运很悲惨。后来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个有才能的人,任用了他,他才能施展他的才能。当然,在晋国的时候,百里奚本来可以逃跑,但是因为他忠诚,国君被俘虏了也一直跟着。这种精神值得现代人学习。那些轻易跳槽的人,才华不及百里奚万分之一,看到百里奚的忠诚,应该感到惭愧。
 
投资股票也是这个道理,要选择那些做利益大众事业的公司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白酒行业是很赚钱,但是这样的股票买不买?这个行业不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业,即使能赚钱也坚决不买。买股票,首先就得看这个行业有没有危害社会大众;其次看这个公司的领导人德行如何,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有没有注重自己修身;再次,看这个公司过往的经营业绩如何,是否有前途,能否长久经营。观察了这几点再买。买了后,就得从一而终,长期持有。如果对这个公司没有坚定信心当初就不要买入。既然买入了,就要负责到底。因为投资股票其实就是你拥有了这个公司的股份,你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之一。不要说看到这个公司某年财报不太好,就卖掉了。既然选择了这个公司,就要做好共同成长,共度患难的准备。看看巴菲特,持有一个公司不仅几十年,甚至可以一生都持有。有些公司每年增长个百分之十几,几十年后,其资产也变成天文数字了。这也是“业无变”的精神。
 
大多数人买股票,就是高抛低买。这种行为其实很恶劣。你低价买了股票,然后几天后高价卖给别人,那个高价买了你股票的人会怎样?高抛低买,这是贪心的表现,也是没有认识清楚事情的规律。事实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因为高抛低买而赚钱,包括追热点,炒概念等等都是。因为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赌博,你见过有人因为赌博而发家致富的吗?不可能。我们自己懂得高抛低买,难道别人不懂?我们怎么确保自己买卖的时机正确而别人错误呢?所以有的人玩了几十年股票还炒短线,那就是没开窍的表现。有人说,那些庄家,有资金实力的,还有内幕交易的,不赚钱了吗?这些人能在股市上赚钱,首先是命里有那个财富,但是很多时候,在股市上赚了钱,他们会在其他的地方把赚来的钱亏损掉,命里该有的财富会折损。《大学》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就叫因果报应。更何况这些人赚的钱有巴菲特多吗?所以巴菲特的某一只股票的资产经过几十年后变成了天文数字的时候,就嘲笑华尔街的那些投资专家说:他们进进出出,这几十年中也许偶尔有几次能赚10%吧。
 
总之选择行业首先要谨慎。既然选择了,就要从一而终,要好好专心去经营,不要三心两意。要尽量做得稳定,长久。这样父母就少担心。时时能考虑父母的感受,这样的人有福报。
 
学业也是一样。我们报专业的时候也要慎重,报名了之后要专心学习。有的人他考上大学,学了一年后发现这个大学或专业不适合自己,就瞒着家人再去高考,这样的行为不太好。报专业尽量报自己感兴趣的,能够深入专研的。笔者以前就犯了错误,报了金融专业,却对音乐感兴趣,结果读书的时候不专心,很多时间花在学乐器,听音乐上面。
 
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最重要的是专心,而不能三心两意。条件允许的话,不要同时学习两个不同的科目。孔子学音乐的时候,就是专心致志,只学音乐,没有学别的。甚至只学一首曲子。如果不学到通达,就不学别的曲子。
 
孔子向师襄学琴。师襄教了他一首琴曲,让他回去练习。他一弹就是十天。师襄听了他的弹奏说:“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我虽会弹此乐曲,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要领。”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果然琴技大进。师襄说:“你已掌握了弹琴的要领,可以学新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内涵。”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果然对琴曲内涵十分了解了。师襄又说:“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久,孔子说:“我体会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了,他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似是一个统治四方诸候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 师襄听后甚为惊叹,说:“这就是《文王操》啊。”
 
孔夫子博学多才,并不是他同时学很多东西。而是每学一样东西,都是专心致志。这一学问通了,其他的学问也就都通了,一看就明白。达巷党人赞叹孔子“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圣人真是什么都会,而又不能用某一专业,某一身份来界定。所以叫君子不器。孔子听到了达巷党人的赞叹后怎么说?就对弟子说:“我要专心学什么呢?学射箭?学驾马车?专心学驾马车把。”弟子听到后就知道了,博学多才不是同时学很多,这也要学,那也要学。而是专心学一门功课,等到这一门学通了再说。
 
《礼记》里面就说,每年不同的时间段学不同的东西。而不是像我们现在的学校课程一样,同时学很多科目。现在的学生,上完语文课,知识还没消化,就去上数学课,然后又上英语课。一天下来,脑子像浆糊一样。要他们深入某一科目而通达,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有识之士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希望能多呼吁,教育方式应该改革。
 
《三字经》里面就说得很明白:“教之道,贵以专”。修行也是如此。先扎好伦理道德的根。先把《弟子规》《太上感应篇》等基础科目学好。我们常说扎儒释道三个根。要做到了,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忠信”。然后怎么样呢?要“好学”,要求“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专门研究一本经典。比如学《论语》的,这十年就专门学《论语》,专门讲《论语》,十年之后,就会成为世界上顶级的《论语》专家。不但如此,因为只学一门,就容易得定,容易开智慧。一开智慧,其他经典,也就都通达了。
 
这就好像挖井,都是通地下水。我们挖一口井,并挖得深就好。而不是同时挖很多井而又不能挖深。学习就是这个道理,经典表面上是不同的经典,事实上其深处都是相通的。
 
我们选择老师也是一样。一开始慎重选择老师。既然选择了,还能不能听别的老师讲课呢?最好不要。初学者没有分辨能力,就得老实,听话,真干,不要去看别的老师的东西,而你的老师要对你负责。因为不要说你分辨不了对错,即使大德都说得对,作为初学者却觉得他们的说法有矛盾,那就乱套了,信心就不足了。
 
所以跟老师学习,老师没同意去看的学生坚决不去看。用五年,甚至十年,就学这位老师的东西。直到老师认可这个学生了,觉得这个学生不会受污染了,就会鼓励学生去向别的老师学习。这样下来,学生也不用自己去找学习资料了,老师叫学什么就学什么,内心没有太多杂念,容易安定下来。学习就会更加有成就。这也是“业无变”的精神。
 
蔡老师在讲座中说,我们的家业也要让父母放心,特别是夫妻要相处和乐。夫妻相处最重要的在心态,要懂得看对方优点而不看对方缺点,当我们常常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对方也会觉得自己应该愈来做的愈好。
 
再引申一下,如果我们的家族,过去做的是有益社会大众的事业。那么我们要以把这个事业承接下来作为己任。要把这个事业发扬光大。这样才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能够利益社会大众的事业,先人总是希望能世世代代承传下去。所以孝子会时时都不忘家族使命,时时都希望为家族增光。
 
而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不仅仅能利益我们的民族,而且能利益全世界。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文化瑰宝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呢?圣贤教育的事业不能中断!我们要勇于去继承这个事业。从哪开始?从自己格物致知开始。慢慢的,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果有幸能够从事真正利益社会大众的事业,比如传统文化的教育事业,各种公益事业等等,我们应该感到很光荣,真正热爱这些伟大事业,全身心投入,不失初心,从不懈怠,一直坚持去做。伟大的事业更需要我们“业无变”。在坚持行善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可以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