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先人离我们而去了,走的时候我们要举行哀悼的仪式,尽自己的一份诚孝。每年春秋二季固定的时间祭祀先人,这是我们中国人很好的美德,所以有宗祠。祭祀即是提倡孝道。孝是人之根,是德之本。当一个人有了孝心的时候,他的道德自然就展开了。孝心一发,善心就发起来了。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就是丧尽礼,追远就是祭尽诚。能够这样做,人就会变得厚道。厚道包括不占人便宜,对人不刻薄。“厚”是本性中的德,本性是每个人天生都有的,而习性是后天的污染,去除习性,本性就会恢复,就像人回到熟悉的老家一样,所以叫“归”。
 
《中庸》说:“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明朝的程季清居士说:“王者于天下大定之后,方行禘礼。尔时九州之方物,毕贡于前。历代之灵爽,尽格于庙。可谓竖穷横遍,互幽彻明,浃上洽下。无一事一物,不罗列于现前一刹那际矣。示天下如指其掌,不亦宜乎”
 
钟茂森博士在讲《论语》的时候为我们解释道:祭祀者能够以仁孝诚敬之心来感,列祖列宗的魂就来应,就来享用祭祀。有仁孝诚敬之心,而且这个心到了极处,能够感格宇宙十方,无所不通。感应道交,通彻无碍,能感的心是至诚,所感的境界就没有障碍。没有一事、没有一物不现前,也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都在这一刹那间显现在面前。不仅是现在的万事万物,过去的万事万物、未来的万事万物,全都现在这一刹那间,就在此时此刻突破了时空。为什麽?因为这个能感的心是真心,真心是遍法界虚空界,真心现前了,法界一切万事万物统统现前,没有障碍,时空也突破了。所以在祭祀当中,实际上也是一种修大定、开大智慧的过程,祭祀者以这种至诚恭敬心,入这样不思议的境界。到这个境界,“示天下如指其掌”,这话一点不为过。不仅说天下之事了如指掌,看得清清楚楚,宇宙万物万事都是了如指掌,现前明白了。
 
我们每年祭祀先人,不一定要搞多大的排场,不铺张浪费,而最重要的是要真诚,持之以恒。《论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在祭祀的时候,就要想着先人就在面前,所以一丝毫也不敢怠慢,恭敬谨慎地去对待,处处依礼行事。《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祭祀先人,要像生前照顾他那样周到。先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要仔细地去考虑到。蔡老师在讲解这一句经文的时候说:有一位小朋友,他的外婆去世了,他们就坐在灵车上面,他的舅舅端著他外婆的骨灰。在这个路上比较颠簸,他的舅舅马上跟开车的人说:你开慢一点,因为我母亲不习惯坐快车。这个孩子看了也很感动。
 
当然,我们要强调,祭祀先人,最好能用素食,应该提倡这种风气。如果因为祭祀而杀生,对先人也是不利的。
 
汉朝时候。有个人叫丁兰,他的父亲母亲过世了。丁兰把一块木头,雕刻着他父亲母亲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他,和生前一样。有一天,有个叫张叔的来向丁家里借东西。这时候丁兰不在家里,丁兰的妻子就向着木像面前问筶,木像不肯允许。张叔刚刚喝醉了,就生气骂着木像,并且又打了木像好几下。等到丁兰回到家里,看见了木像的脸色似乎很不高兴的样子,问他妻子才晓得缘故。丁兰就去打张叔。衙门里的差人来捉丁兰了,木像的眼睛竟流下眼泪来。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德,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诏嘉奖丁兰的孝行。这是我们学习“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的好榜样。
 
《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先人虽然过世了,但是先人对我们的期许,我们要努力去完成。要更加努力地来做合格的人,来行义,不可以做出让先人蒙羞的事情。特别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立志做个圣贤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真正的“事死者,如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