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
《弟子规》学习笔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人如果犯的是无心的过失,称之为错误;如果是存心犯的过失,称之为过恶。有过失不怕,怕的是不肯改。能够把过失改正过来,过失就归于无了。如果不肯改,甚至还要处处替自己开脱掩饰,这是过上加过,罪加一等。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不知道是不对的事情而去做了是无心之非。比如走路的时候,两三个人排在一起,让后面的行人不方便;或者遇到很久不见的朋友,一聊起天来影响到旁边的人;到了一个地方,擅自去更动里面的摆设,可能是觉得好心,但是造成他人的麻烦;有些人没有学习圣贤教育,所以观念不正,有些事情是错的也认为是对的而去做。等等,这些称之为“过”。如果是明知故犯的,就称为恶。比如有的地方挂着“禁止吸烟”的牌子还在那里吸烟;挂着“禁止钓鱼”的牌子还在那里钓鱼等等。有些事情知道是错的,但看到大家都在那么做就习以为常了,也跟着大家一起做,这是不对的。有些事,看到别人那么做很生气,或者看不起他,但是自己遇到了,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情绪上来了,也会做同样的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省的。
 
也可以这样理解。不是故意去做的属于过。比如走路时没注意看,不小心伤害了物命;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因为打错字而被误解为骂人,造成他人的烦恼。故意去做的,内心有了贪婪或嗔恨等恶念的,属于恶。比如故意杀死小动物;一有情绪就骂人,或者阴阳怪气地讽刺别人等等。
 
所谓“不知者无罪”。所以当别人犯错而不是有心的,我们要包容宽恕他,不然他也会很难受。如果别人故意做恶事,我们也有责任尽量去规劝他。最重要的,我们要懂得多观照自己,我们的言语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我们自己是不是犯了过恶。通常无心之非多是因为自己浮躁、不稳重、不谨慎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不明理造成的;而过恶则很多时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习气,或者没有羞耻之心造成的。通过熏陶圣贤教诲,学习弟子规,这些问题可以逐渐改善。能够分辨过和恶,对我们自己反省改过是有帮助的。能够反省改过,就是不自欺。
 
所以有过失没关系,能承认、能改过就是好人。《菜根谭》有一句话,“弥天罪过,都当不得一个悔字”。人造再大的过失,天大的过失,只要能够悔过,能够忏悔,他就有救。只要这一口气没断,能够痛改前非,还是个善人。再大的过失,也能够归于无了。
 
晏子的马夫每天送晏子出去,每次看到人都抬头挺胸,一副很高傲,不可一世的样子。因为他是替宰相驾车驾马。他的太太看到了,有一天就跟他说:“我要离开你了”。这个马夫很紧张地问其原因。她说:“别人都是尊重晏子的德行,而晏子却这样的谦卑,你没有晏子的德行,还这么傲慢,所以我不想要依靠你,我要离开。”马夫听完说:“我一定会改过,请你不要离开。”后来这位马夫痛定思痛,认真地学习。后来晏子也觉得他的德行进步很快速,举荐这位马夫当上了齐国的大夫。只要人肯改过,都会有相当好的前途。
 
改过不只会影响一个人,甚至於会影响家庭,影响一个国家。战国时代赵国大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故意要跟蔺相如的车碰在一起,要当面羞辱对方。但是蔺相如每次都绕道离开,不跟他有摩擦,统统都是低调处理。蔺相如家里的人就很不高兴,问他怎么这样委曲求全。蔺相如说:“今天秦国这么大的国家,为什么不敢来打我们赵国?原因就是因为赵国有廉将军还有我,才能够让秦国不敢轻举妄动。我个人的面子、个人的羞耻事小,假如因为我跟廉将军起了冲突,而让国家受到危难,这是国家之耻,那我就很难向国家交代。所以应该忍辱负重。”这段话传到了廉颇将军的耳中,听完之后很惭愧,就脱去上衣负荆去请罪。蔺相如也快步冲出来,把将军扶起来。两个人就成了刎颈之交。所以廉颇将军值得我们佩服的地方是知过能改,马上可以提起为国家着想的心;而蔺相如的一种肚量、还有一种远见也是让我们相当的感佩。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千年暗室,只要点灯一照,千年的黑暗也能立即消除。明朝的了凡先生为我们做出一个榜样,勇于承认过失,认真地改过自新,力行善事,最终改造了命运。刚开始改起来也不容易,但是咬紧牙关,不再纵容自己苟且因循。一个真正认真改过的人,自然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景象,与以前不同。以前是放任自流,现在常怀战战兢兢,戒慎恐惧的心态。哪怕是一个人在暗室屋漏里面,也有如天地鬼神在旁边监察而不敢放肆。遇到有人诽谤、憎恨,他也能够包容,也能够忍受。这样福就开始增加了。
 
修行到底在修什么?它的宗旨是什么?改过而已!修行最终的目的就是明明德。而这个明德人人本具,每一个人都有。为什么显不出来?就是被过失给掩盖了。要相信人人具有明德,“性相近,习相远”,本性被习性给遮盖住了。要把本性本善彰显出来,就是对治习气,修行的下手处就在于此。修行的成就也在于有这个功夫可以克服习气,最后的成就就是把烦恼习气统统都给断掉,我们叫恢复本能。
 
如果我们知道了过错而不肯改,哪怕是小小的过失也不肯改,还要为自己掩饰,这就是自暴自弃。不肯做君子,不肯做圣贤人,不愿意恢复自己本性的本善,就是自甘堕落。
 
掩饰自己的过失,别人提出来还要掩饰、辩解一番,有时候是因为好面子,但为了面子而去为自己辩解,反而会让别人反感或看不起。所以想提升自己,要努力去放下自己的面子,勇于承认错误。有时候也可能因为自己观念不正,想错了,太执着,别人提出问题却一味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时候不妨不要马上回应,而是先理性思考一下,反省自己是否有想偏的地方。还要以圣贤教诲为依据,对照自己的思想,言行是不是真的没有错。有时候我们是习气使然,别人提出问题,我们习惯性地马上要给自己找理由,脱口就为自己辩解。这个习惯要改掉,先不说话,若有所思,也是可以的。过后如果发现别人说对了,是要感谢他的。
 
所以《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不要欺骗自己,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了马上就勇于去改,就像厌恶不好的味道一样,这就叫自我满足。小人不懂得慎独,在暗室中肆无忌惮,但是在君子面前却表现出很守规矩的样子,掩饰自己的过恶。但是这样是欺骗不了君子的,早就被看穿了。别人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唯有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恶,这不是在欺骗自己吗?
 
古圣先贤,不仅是有过失勇于承认,甚至别人的过失,他都心生惭愧,归过于己。商朝的圣王商汤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汤王看来,天下的老百姓有过失,是因为自己这个当天子的没能感化他们,导致他们不辨是非善恶,这是归过于己。真正好的领导人,他有这样的品德,下属犯了过失,他绝对不会去苛刻地责备下级,反而会认为自己有责任。是真有责任。最起码是用人不当,或者是没有教好下级,不能够把他教得很有能力,或者德行不能够感化别人,身为领导要承担这个过失。懂得反省的好领导,必定得到下级的爱戴、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