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自己有能力的话不可以自私,要把这种能力和大众分享;别人有能力,要替他高兴,不可以轻视嫉妒他。这也是一种一心为公的体现。
 
真心为公,就会毫无保留地去奉献自己的才能,以更好服务大众。这种服务是无条件的服务,不求回报的服务,体现了不自私的精神。不求回报地奉献才能,也可以称之为布施。比如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做一些利益社会大众的事情属于内财布施;别人遇到问题来请教,毫无保留地教会他,属于法布施;帮别人解决各种困难,让他们减少忧虑,属于无畏布施。财布施的果报是得到财富,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法布施的果报是得到聪明智慧。所以,无条件地去付出并不是真的吃亏,能够付出,得到的反而更多。如果能够无所求地去布施,那么果报就更加殊胜。
 
无条件去服务大众是一种大心量。量大福就大。一次楚王出游,把他的弓遗失了,左右的随从请命去找回来。楚王说:“不用了,楚王失去的弓也是楚人得到,为什么要找回来呢?”孔夫子听了之后说:“可惜楚王的说法范围不大,没有说:不过是有人遗失弓,有人得到弓而已,为什么一定要是楚人?”可见孔夫子是心存天下,心量是非常大的。
 
钟茂森博士说:有的人心量窄小,自己有能力不肯传授给别人。有很好的学问不肯全盘教导别人,总要留一手。师傅教徒弟,想着教会了徒弟就饿死了师傅,这就是自私的观念。哪怕是一点点私心还在,就障碍我们本性、本善的流露,所以能力肯定不圆满。一个大公无私的人能力是圆满的,因为能力是本性中本有的,只是在我们这个本性的宝藏里面没有开发出来。真正将自私自利放下,我们本性中的才华能力就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没有障碍。
 
能够一心为公的人,他也不会看到别人有才能就轻视和嫉妒。看到了反而会很高兴,并帮助别人创造条件去服务大众。因为得利益的始终是天下国家,这是不考虑自己私人利益的高尚品德。《大学》里告诉我们,如果有一个大臣,很忠诚但没什么技能,很和乐而能够包容别人,别人有技能就好像他自己也有一样,别人有德行,他也心向往之,不仅仅是称赞别人而已,内心真正包容别人,这样的人对国家人民是有利的;如果别人有技能,就嫉妒厌恶他,别人有德行,就阻碍他让他不能发挥才能,内心不能容纳别人,这样的人对国家人民是很危险的。
 
当一个人嫉妒心起来了,他的德行就下去了,人的善良就发挥不出来了,那么每天可能会郁郁寡欢。我们有机会替众人服务,绝对不能有嫉妒心。嫉妒心不只障碍自己,还有可能把众人的事搞砸了,我们应该抱持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团体当中要能随喜别人的善行,成就别人的善事,要有这样的心胸。
 
钟茂森博士说:见到有人讲传统文化讲得很好,心里就很不舒服。古人讲“同行相轻,文人相轻”,是说互相轻贱,不懂得尊重别人。大张旗鼓地去批评别人,从他讲的内容里面找毛病,一字一句都不放过,稍微有一点错漏,立即抓住不放,这是吹毛求疵,目的是要把他的信心打垮。打垮了他之后,他就不能讲了,就不会超过我了,显得自己在这方面比他高明,“我能够对他样样都了解,可以对他进行批评”,这就是轻訾别人。要知道,如果是对国家、对世界带来利益的好事,就不可以去随便地批评,应该多鼓励,多扶持别人,让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多一些人来替人民做好事,这种心才是仁爱的心。一个慈悲的人,即使是批评别人的缺点、错漏都是非常委婉的。
 
当我们努力去实行无私奉献,并肯定别人的才华,其实也是在对治自己的习气。这样去做,做久了,自私自利的心就会减少,嫉妒心也得到淡化,这是有助于我们自己提升。当然称赞别人的时候要注意称赞和德行相应的,这样被称赞的人会得到鼓舞,也不容易起傲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