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用言语干扰他而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这是仁慈之心的体现。我们要做到“泛爱众”,就必须对每个人都能身同感受地去体恤和关怀。“爱”就是要心里真有对方,懂得照顾对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培养自己的一颗柔软心。这是普爱的基础,学习就从这里学起。如果连这个敏感度都没有,就可能会无意中增加别人的许多烦恼而不自知,那么是很难做到“泛爱众”的。
 
《论语》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真正通达事理的人正直,爱好正义,懂得察言观色,能够谦卑地对待别人。这种人就称得上是通达事理的人。圣人教导我们存心要善良,要懂得常常看到别人的需要。察言观色,不等别人说,我们就能够看出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常常替别人着想,谦虚恭敬别人,这样的人才能受人欢迎。
 
比如我们打电话给朋友,一定要先问对方是否方便说话;平常吃饭时间尽量不要打电话给别人;当我们要去跟别人商量事情,要先观察一下他现在是不是在忙,等他不忙了,我们再去找他跟他讨论;两个人正在对话,不要上去就跟其中一个人说话而打断他们;别人正在办公,如果不是因为公事我们尽量不要去找他,不要打扰他。
 
别人心情很不好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跟他说话,让他静一静,可以安静地给他递上一杯茶,放在他旁边的桌子上,或者在宿舍里面给他铺好床褥让他休息,以这样的方式安慰他,让他感觉到还有人在关心他,因为人只要感受到有人在关怀他,他就不会走上绝路;又比如别人做错事了,正在想办法补救,这时候他的内心比较懊悔、惶恐,我们不应该再去指责他,而应该协助他。这样他不但会很感谢,而且会更加反思自己。
 
这都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照顾别人感受的精神。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常常反省,我们说出去的话会不会造成别人的不安?不仅仅是在别人很忙,心情很不好的时候,就算平时说的话让别人产生不愉快也是不对的。比如在大庭广众直接严厉地批评对方,或者认为他说错了就在争论的过程中贬低对方,不留面子给别人,让别人内心很烦恼。不仅仅是言语上,我们的行为也要注意不引起他人的烦恼。比如在公共场所吸烟,别人闻到二手烟可能心里就会不愉快,只要看到附近有人,哪怕是在露天场所,都不应该吸烟。不要以为距离很远就不会闻到烟味,这样敏感度是不足的。像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嚷大叫,在外面衣服穿得很潮流很暴露,都会引起别人的烦恼,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我们给别人讲传统文化的道理,也要尽量不造成别人的困扰。如果时机不成熟,不要硬说给他听,如果他听了后昏昏欲睡,甚至不高兴,那就不要说下去了;如果他听了后很高兴,两眼放光,希望我们多说点,那么不继续说就对不起他了。《论语》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